1948年,儋县军民脚上多了一双根据地自产的胶鞋,式样简朴大方,穿着方便。《海南省志·军事志》记载,虽然儋县胶鞋厂设备简陋,厂房才20多平方米,但工人每人每天可制3到5双鞋,年产约1万多双。由于产品受欢迎,该厂从创办时的10多人发展到30多人。这是琼崖区委和琼崖纵队推动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农场、工业和商业的一个缩影。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周刊|琼纵推动大生产运动:发展农工商支持革命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09-25 12:54

  母瑞山红军农场遗址。

  独立总队战士用过的竹笠、椰壳碗和胶鞋。

  文记者单憬岗

  1948年,儋县军民脚上多了一双根据地自产的胶鞋,式样简朴大方,穿着方便。《海南省志·军事志》记载,虽然儋县胶鞋厂设备简陋,厂房才20多平方米,但工人每人每天可制3到5双鞋,年产约1万多双。由于产品受欢迎,该厂从创办时的10多人发展到30多人。这是琼崖区委和琼崖纵队推动大生产运动,大力发展农场、工业和商业的一个缩影。

  农场

  蜿蜒九曲江穿过琼海市阳江镇,在曾经叫做乐四区的这片土地上,如今依然处处可见红色印记,按照当时风貌重修的民居,还添加了红星、军帽等红色元素,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乐四区红军农场就在阳江镇境内的赤土寮、定壮岭一带。1927年,乐四区苏维埃政府开办了这家小农场,开垦了200多亩荒地,不仅种有粮食、瓜菜,还养殖了数千只家畜家禽,大部分供应中共琼崖特委所在地乐四区的消费。这个农场整整开办了4年,生产人员最多时达100多人,颇具规模。

  “创办农场,鼓励党政军人员参加农业生产,力争实现尽可能多的粮食自给,是琼崖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政策。”邢诒孔说。

  据《海南省志·财政税务志》记载,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琼崖共产党人就积极创办农场,直接向红军和民主政府提供粮食及农副产品。例如,1929年至1932年间,万宁苏维埃政府办起双万田农场和铜角岭农场,每年可收各类粮食1.5万余斤,瓜菜1万余斤。

  抗战时期,琼崖特委于1941年2月作出“普遍发展农工商业”的决议,各地纷纷成立生产委员会,动员机关人员参加农业生产。例如,崖县梅山乡民主政府发动6个村开荒种棉花近千亩,纺纱织布,解决了当地军民穿衣问题。

  解放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更加广泛。1947年春,琼崖特委规定各级领导和战士、公务员一律参加开荒种粮、发展副业。大生产运动获得很大成绩,到1948年春,大部分地区机关部队已实现蔬菜自给和粮食部分自给,不仅改善了生活,还从经济上巩固了根据地。

  工业

  1948年,为解决战士衣服问题,琼崖纵队在白沙县毛贵乡(今五指山毛阳镇)唐干村创办了琼崖纵队纺织厂,专为琼纵生产土布、毛巾,厂内分为沤麻、纺纱、织布、织面巾4个小组。此外,唐干村还有军械厂、米粉厂等工厂,是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业村”。如今的唐干村,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太阳能热水器已普及,原来贫穷落后的偏僻村庄,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生态村。

  “为战胜困难,当时想方设法创办了一些必需的工厂,虽然设备简陋规模小,却发挥了巨大作用。”邢诒孔说,琼崖革命根据地大都僻处山区,加上敌人封锁,工业品奇缺,不仅急需的军用品和药品买不到,连布匹、火柴、煤油、笔墨纸张等日用品也难买到,自办工厂满足了军民急需。

  以服装生产为例,据《琼崖纵队经济保障史实》(《军事经济研究》1992年第7期,作者:黄文主)介绍,早在1928年初,琼崖特委就在乐四区开办了缝衣厂和鞋厂,在六连岭开办了缝衣组,为红军生产服装和布鞋。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不仅开办了规模更大的缝纫厂、鞋厂,还开办了纺织厂、竹笠厂、造纸厂、肥皂厂、麻绳厂、牙膏厂、米粉厂、酱料厂等工厂,品种门类大为增加。1948年琼纵在五指山区开办了琼崖纵队服装厂,面积1500平方米,有多台缝纫机,专为战士们缝制衣服。

  邢诒孔介绍说,在创办公营手工业的同时,琼崖纵队还实行了保护私营手工业的政策,组织苏区民众兴办手工作坊和手工业合作社,制作竹木器、编草鞋、编蓑衣、做渔具、烧砖瓦、造纸、染织、晒盐和缝衣等,减少了根据地对国民党统治区民用生活品的依赖。

  贸易

  驱车走进六芹山,漫山的橡胶林风光秀美。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南渡江江水浇灌出富饶的土地和耕作文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个老根据地的周边村庄,越来越富裕。

  1943年,日军严密封锁六芹山根据地,严禁食盐输入。为打破封锁,根据地在六芹山下的高疆坡村开办盐市场。各地盐商纷纷挑盐赶来,从最初的每个集日上市的盐不到100担增加到200多担。抗日民主政府还实施低税或免税,盐市越办越旺,带动了其它商品的交易。连海口的大商人也运来布匹、火柴、煤油交换土特产。这个圩场不仅便利了民生,打破了封锁,还增加了抗日民主政府收入。

  “琼崖共产党人在领导军民发展生产、解决物质困难的同时,还通过兴办集市、发展商贸来活跃根据地经济,增加物资供应来源,增加政府税收。”邢诒孔说。

  据《琼崖纵队经济保障史实》介绍,1928年琼崖特委制定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鼓励中小商人发展商贸,兴办集市。当时乐四区、琼山十三区、万宁一区、琼东四区等根据地的集市贸易非常活跃。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鼓励外地商人来根据地做买卖,规定凡进入根据地的生活必需品免税或减税,工商业者资本在10元以下或专营小百货的不收税。这些政策鼓励商人突破各种封锁,把大量日用百货和军需物资运进根据地。

  各级民主政府还积极组织对外贸易,把根据地的土特产运到其他地方出售。同时开办了各种供销合作社,经营根据地短缺的日用商品,并组织山区农副产品外销。1948年白沙县民主政府开办的供销合作总社,从10担食盐、几副水桶起家,发展到有两个门市部、4个作坊的商行,每月盈利200多元光洋。

  “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之所以能坚持23年红旗不倒,离不开琼崖根据地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经济建设。”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研究员邢诒孔认为,成功的经济建设对壮大革命实力,使根据地成为革命斗争的可靠依托,作出了巨大贡献。

  琼文抗日根据地的造纸厂

  1927年10月,中共琼崖特委在乐四区(今琼海市阳江)上科村皇宙宠家祠堂创办海南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图为消费合作社旧址)。

  文记者单憬岗

  1940年冬天,为保障《抗日新闻》社的纸张供应,琼崖纵队创办了一个土法造纸的造纸厂。

  据《海南省志·报业志》和《琼崖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记载,当时根据地遭到经济上的严密封锁,办报所需的纸张非常缺乏,只能依靠一些小学教师或在墟镇工作的群众想办法一点一滴买来,无法满足出版需要。有参与印刷的人提议,用树皮制造纸张。于是,抗日新闻社办起了造纸厂。这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积极支持,造纸原料用的是树皮,青抗会、妇救会中的男女青壮年,纷纷上山剥树皮,跋涉几十里,用肩膀挑着一担担树皮送到造纸厂。

  抗日新闻社从琼东县雇请3名师傅,又雇请了10多名工人,生产新闻用纸。造纸厂实行土法上马制造土纸,经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后又经多次改进,土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此后随着工厂扩大,工作人员增加到60多人。每天能生产四五包新闻纸,每包500张,供应办报绰绰有余。

 

相关链接:

探究海南民居中的“建筑伦理” 文昌人在乎有无“正屋”
海南农垦发展瞄准“高目标” 打造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海南农垦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双节前海南多云天气为主 10月或有两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

 

相关链接:
双节前海南多云天气为主 10月或有两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
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海南农垦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海南农垦发展瞄准“高目标” 打造海南经济新的增长极
探究海南民居中的“建筑伦理” 文昌人在乎有无“正屋”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单憬岗] [编辑:陈晓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