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观察输血速度。(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海口网9月27日消息(见习记者钟圆圆)9月27日凌晨,鲜红的血液被输送到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个新生儿的体内,随着孩子体内的抗体、胆红素及致敏红细胞的换出,原本危在旦夕的小女婴终于转危为安。
9月26日9时30分时左右,产妇小赵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诞下一名女婴,这本来是一件让家人欣喜的事,但是因为小赵的血型为B型Rh阴性血,即俗称的“熊猫血”,而孩子为O型Rh阳性血,由于两者血型不一致,孩子一生下来就面临着新生儿溶血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孩子被紧急送往新生儿科。
经过一个下午的治疗,孩子的情况趋于稳定,但新生儿科值班医生陈丹丹接班后发现,孩子已经处于重度贫血状态,并开始出现较重的黄疸,如果不及时进一步治疗,孩子的溶血症状及黄疸继续加重,严重黄疸时胆红素会侵入大脑与脑细胞结合,将会出现核黄疸,危及生命,即使活下来也会留下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一系列的后遗症。红细胞在宝宝的身体里逐渐被破坏,家属在门外焦急踱步,孩子生命岌岌可危。该院新生儿医护团队紧急决定给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将患儿孩子体内因血型不和产生的抗体及致敏的红细胞置换出来,彻底切断导致新生儿溶血的病因。其母亲的血型为B型Rh阴性血,是典型的稀缺血液,而换血的血源必须与母亲的血型一致。为保证换血过程中够有充足的血液资源,医护人员紧急联系了医院的输血科,输血科紧急求助海南省血液中心。
26日21时20分,海南省血液中心临床输血研究室主任唐秋萍接通了这通救命的电话,电话那头声音焦急,称一名产妇生产后,新生儿出现溶血症状,急需换血,需要给小孩输入O型、RhD阴性血,急需相符血型的血液。随后,唐秋萍就从家里赶到办公室。大约30分钟后,小孩的血液标本送来了。对小孩的血液进行检测后,又检测血库储备的血液,刚好有9袋RhD阴性血(红细胞),于是对每一袋血都进行检测。到27日凌晨0点许,终于筛查出两袋为RhD阴性血和RhC阴性血。随后,省血液中心成分科将红细胞和血浆制备成患儿所需要的混合血液,当日凌晨2点,该血液成功输入患儿的体内。
27日6时许,450ml血液全部顺利输送到宝宝体内,孩子身上的黄疸逐渐消退,新生红细胞在她的身体里活跃开来。经过通宵的抢救,陈丹丹和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陈丹丹告诉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当天晚上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彻夜未眠,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结果,非常值得。这一次医院和血液中心联动十分顺畅和迅速,血液中心给临床抢救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唐秋萍表示,新生儿发生溶血,如果24小时内不及时换血治疗,就可能留下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虽然连夜加班,但在我们的努力和配合下,挽救了一名新生儿,我觉得很高兴,能帮助到别人就是有价值的。”唐秋萍提醒广大女性朋友,特别是准备生孩子的女性,一定要检测和知道自己的血型,生产前做好备血,以防发生产后大出血和新生儿溶血症。
相关链接:
“熊猫血”夫妇的15年献血路:献血成一种生活方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