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谋民生之利 暖百姓之心
海口市龙华区细织民生保障线 为百姓幸福“加码”
民之生计,可以是一餐饭、一段路、一条河、一道堤。而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是就业、是上学、是看病、是养老,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作为主城区的龙华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改善和服务保障民生工作,将民生这张网织细织牢,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帮、文体有获、残有所助……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按时拨付,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一户户农村贫困户的稳步脱贫摘帽,也让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点亮了万家灯火。眼下,65万龙华人,正用多姿多彩的生活,向外界娓娓道来:倍增的幸福感,就在身边。
创新机制
群众脱贫有门路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最终成效也体现在贫困群众真真切切的生活改善上。
今年9月底,在龙华区新坡镇斌腾村,召开了“团圆、融合、共享”美丽乡村促扶贫分红现场会,现场给仁里村委会产业扶贫户55户、金融扶贫户28户、土地租金户42户发放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高达577200元。
在分红现场会上,贫困户麦典留家领到了6000元现金。他说,在政府的帮扶下,村里引进了石斛产业,村民可以把地租给公司,每年有地租收入和入股分红,在基地打工还有工资收入,“我的女儿现在石斛公司上班,每月能领到3000多元。”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在龙华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都像麦典留一样,享受到了帮扶福利。
为进一步提高脱贫效率和质量,龙华区在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创新扶贫方式,推出“扶贫管家”、“牵手扶贫”、“扶贫超市”、“3+x方案”等一系列扶贫措施,确保精准扶贫取得实效。
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前,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委会养豪村钟茱莘日子过得辛苦,丈夫离世,留下她和年迈的婆婆以及12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中仅有的1.5亩农田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婆婆要赡养,儿子要上学,三代人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她瘦弱的肩上。
去年4月,钟茱莘收获了政府送来的“脱贫套餐”:帮扶了她3头牛、50只鸡,送来了一些瓜菜种苗,还为她儿子提供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
从以前的打零工每月三四百块钱的收入,到现在的养殖业、种植业多种产业齐发力,经济收入有了保障,钟茱莘不仅心态变乐观了,对未来也是充满了信心,“有了政府的帮扶,我成功脱下贫穷的帽子。现在有那么多致富的途径,只要自己努力,肯定能脱贫致富。”
9月25日,在十一黄金周前期,龙华区在著名景区海口骑楼老街发布了“龙华羊山美味”品牌,首批推出“五黑”、“五绿”、“五香”共15种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工作,龙华区借助“龙华羊山美味”系列农产品品牌的发布,带动贫困户深挖羊山地区农业产业优势,让农产品品牌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又一新举措。
把精准扶贫扶到人扶到心,是龙华区精准扶贫的精准之本、帮扶之基。脱贫攻坚以来,龙华区为每户贫困户量身订制了扶贫方案,按照“缺什么帮什么”原则,从产业帮扶等方面入手,确保措施到户精准。去年,龙华区119户545人顺利脱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今年,脱贫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办好实事
民生跟着“民声”走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让孩子们’人人读好书’”,“怎样才能让群众买得起药、看得起病,就诊更方便”……在龙华区,百姓急盼的“民声”,成了政府民生幸福工程的指向标。
日前,龙华区龙泉镇卫生院内,患者吴先生拍完的Х光片通过远程传输到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分钟后,吴先生便收到了来自医院专家的诊断报告。“没想到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大医院的专家服务,不用来回折腾了!”吴先生喜滋滋地说道。
当天,龙华区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组建医联体揭牌仪式暨远程诊疗系统正式开通活动在龙泉镇卫生院举行,今后,龙泉镇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找专家问诊。
长期以来,龙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本年度区级财力就计划投入3000余万元,启动16个卫生事业项目,不断加快辖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的提升完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民生之基,龙华区始终把教育惠民摆在重要位置,“教育强区”战略在龙华区得到了良好的落实。
教学楼高端漂亮,教室用上了多媒体设备;操场种上了绿草,跑道铺上了塑胶;图书室有了,电脑室有了,美术室、舞蹈室也有了……如今龙华区各中小学校,其校容校貌、教学设备设施等,已经不分城里乡下都按一样的标准建设了。
近年来,龙华区强力实施“教育强区”战略,大力推进中小学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建设,建立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扶持机制,不断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全面完成“校安工程”49个,新建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 6所,累计增加学位1.45万个;此外,龙华区还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行“学区制管理”,拓宽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全省第一批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评估认定,荣获“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称号,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民生跟着“民声”走,把民生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在衣食住行中写进牵挂关怀,在百姓忧乐间收获累累硕果,已成为龙华区坚持不懈的民生追求。5年来至今,龙华区坚持把全区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初步统计民生支出累计高达约70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92大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多方关爱
织密民生保障网
上班日,观澜湖新城内,21岁的阿隆正在认真的值班。阿隆是龙华区龙桥镇永东村委会人,原来家里靠父亲编筐为生,经济非常困难。去年4月,在政府帮助下,阿隆当上了一名保安,每月包吃包住还有两千多元的工资,“有了工作,日子有了着落,人活着也有尊严。”
就业是民生之本、幸福之源,同时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为此,龙华区始终把抓培训、促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区大力开展了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能力培训的同时,加强乡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举办各种专场招聘会,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
几年来,龙华区不断发力,千方百计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及就业和再就业,同时建立了一批创业项目、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仅在2016年,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实现了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服务一体化、创业扶持系统化、创业形式多样化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加速龙华区民生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百姓幸福生活增添了新的内涵。龙华区创作了音乐说唱《美丽海南》、《南海颂歌》等一批文艺精品,冼夫人文化节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品牌,近年来龙华区各类文艺精品力作荣获国家级奖项28 个、省级奖项183个;建成农村文化室40 个、篮排球场35 个、社区体育广场72个,文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积极开展送电影、送琼剧、送图书下乡活动,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四镇全部建成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数万人饮水条件;强化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保障群众的“菜篮子……
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百姓所需的,就是龙华区为之努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华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百姓关心的细枝末节入手,以“双创”工作、“12345+网格化”等工作为具体抓手,把一项项不起眼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特约记者刘伟 通讯员熊成智 刘琰 卢慧盈
(海口网10月12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龙华区召开病媒防治专题培训会 打好“巩卫”攻坚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