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成功凭的是这5点
宁夏引黄古灌区,一个古代水利工程,为啥能荣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称号?凭的就是以下5点。
唐徕渠两侧景色优美。记者海坤摄(2017年9月13日)
一、条件优越
宁夏引黄古灌区位于黄河上游前套,灌区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最宽约40公里,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灌区以青铜峡为界,以上为卫宁平原,以下为银川平原,黄河纵贯宁夏约397公里,河面稍低于地面,在黄河上直接开口即可引水灌溉,引黄条件得天独厚。
唐肃宗见此,发出“灵武,我之关中”之赞叹;《明太宗实录》可见“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的记载;清康熙途经宁夏时,更是感慨“汤汤南北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二、历史悠久
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自秦汉移民开发以来,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遂成为我国四大古灌区之一,可以说宁夏20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三、技术精湛
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术,元代的木闸、滚水坝控水,明代的石闸布设,清代的飞马报汛、埋设准底石、闸坝砌筑、“封”“俵”轮灌等技术及经验领先于其时代。
四、文化璀璨
蒙恬、虞诩、郭子仪、郭守敬……在宁夏引黄古渠系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彪炳史册的治水人物,他们的治水业绩为世代称颂。
留有《送卢潘尚书之灵武》《横城堡渡黄河》等水利诗文200余首,《汉唐二坝记》《修唐徕渠碑记》等水利碑记30余篇,加之现遗存的水利文物、器具、实物500多件,不断滋润着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历史。
五、古渠千秋流韵
宁夏平原自秦代蒙恬开疆、军民屯垦以来,汉代已有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古渠的雏形,南北朝有艾山渠和薄骨律渠,唐代有御史、尚书、特进等渠,宋夏时期新开昊王、李王渠,元代新开蜘蛛等渠,明代新开羚羊、柳青、新生等渠,清代新开大清、惠农、昌润、天水等渠,民国新开湛恩、云亭、扶农等渠。(记者范晓儒)
相关链接:
中国明清城墙“申遗”路:珍贵遗产如何保护?
当高铁邂逅世界遗产 “钢铁大道”成为“绿色长廊”
中国三处古代水利工程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
住建部:国家级风景区和世界遗产要全面整治违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