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市龙滚镇上城村:
山脚下的革命堡垒 战火中的干部摇篮
“建立一个新中国,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近日,在六连岭脚下的万宁市龙滚镇上城村村委会办公楼内,94岁的红军战士苏亚英坐在办公室摞起的“书山”旁,精神矍铄地回忆起上城村的革命往事。
1927年,琼崖“四二二”事变后,万宁的共产党员和各地农军、农民赤卫队先后撤退到六连岭,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开始建立。“当时,农军、农民赤卫队就驻扎在上城村,进行武装斗争。”67岁的上城村原党支部书记符启益对那段历史耳熟能详。
1928年3月,国民党军对六连岭革命根据地实行全面的严密控制。为了支持红军,上城村的群众冒着危险,化装成商贩,到和乐镇、中原镇等地为红军购买粮食、药品。“村民乘哨兵打瞌睡的机会,悄悄地将粮食、药品等送到秘密联络点,第二天再由出去干活的群众把物资送上六连岭,送给红军。”苏亚英说。
1939年8月,日军攻陷万宁,上城村村民凭着山深林密、交通不便,与敌人作斗争。“白天轮流放哨,监视敌人,晚上便到山寮里睡觉,以防不测。”在抗战时期,上城村内的游击战争从未停止。
在距离上城村委会办公楼数百米的一片橡胶林旁,是一块宽敞的场地,符启益指着这里说:“这里就是万宁县高级列宁学校的地址,原先是茅草房,现在已经不在了。”史料记载,1931年,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文化素质高和领导能力强的干部。同年9月,中共万宁县委和万宁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上城村创办万宁县高级列宁学校。
苏亚英告诉记者,创办学校的消息传开,上城村的村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那时候条件艰苦,村民纷纷上山伐木材、砍竹子、割茅草,帮助红军筹建学校。经过短时间的艰苦努力,学校在上城村落成。”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窗外枪声炮声时常响起,学员在茅草屋里坚持学习。
万宁市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的这一批学员,大多成长为万宁的领导骨干,在万宁革命斗争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记者行走在上城村看到,一条条硬化道路整洁干净,一座座漂亮的楼房错落有致。上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义坤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上城村的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改变了“橡胶+槟榔”的传统思路,将致富突破口放在了荔枝种植和养殖业上。
目前,上城村的妃子笑荔枝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多亩,养猪合作社里的生猪存栏量也达到了5000余头,这些生猪由合作社统一出售,参与养猪的村民每户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靠着荔枝种植和养猪致富的村民,家家户户盖起了两层小楼。”郭义坤自豪地说。
相关链接:
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