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小麦新品种、建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和基因标记技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何中虎为提高我国小麦种业和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农业科学家何中虎:“农民增产增收”才是最高的奖励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10-15 03:21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阳娜 庞元元)育成小麦新品种、建立小麦品质评价体系和基因标记技术、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何中虎为提高我国小麦种业和产业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每年都有几个月工作在田间地头,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新技术尽快用在农业上”。他,数十载如一日,矢志不渝干科研,将“农民增产增收”看作对自己的最高奖励。新华社记者带你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近距离感受这位农业科学家数十载的“小麦情缘”。

  儿时立下学农“初心”

  何中虎出生在陕西蒲城的农民家庭,当地为旱作农业。一是干旱使小麦长不起来,二是偶有雨水充沛却由于麦秆高而倒伏收不上来。小麦产量不高,家家户户上顿下顿吃的就是玉米和红薯。

  何中虎回忆说,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常吃不饱,每天能吃白面馍和面条成了他儿时的梦想。“十岁那年,家乡大旱,加上肆虐的虫害,导致粮食大减产,一人一年只分得60斤小麦和180斤玉米。”

  消除饥饿,是何中虎选择学农的原因。报考大学时,成绩优异的何中虎,非常坚定地想要学农,并选择小麦遗传育种专业。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是他当初定下的目标,也是几十年来他一直努力行进的方向。

  1990年,已获得北京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博士学位的何中虎被派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深造,专攻小麦改良。这为后来他回国献身小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你们中国小麦的品质怎么样?”在国外学习的3年里,何中虎总是被问到这个问题。

  我国的小麦研究,在高产稳产方面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但在品质研究上却比西方国家晚了几十年。上世纪90年代,国内对小麦品质的家底尚不清楚,产量连年增长但优质小麦却供应不足也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

  1993年5月,何中虎归国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立志承担起提高中国小麦品质,培育优良品种的重任。

  育种“冷板凳”一坐就是几十年

  农学中,育种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也是枯燥漫长的“冷板凳”。而专攻小麦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的何中虎,一干就是几十年。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50%至60%的城乡居民以小麦作为主要口粮。随着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小麦消费量还将继续增加。

  然而,病害始终是制约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抗病也是对新品种的基本要求。据何中虎介绍,对四川、重庆、云南、陕西等地来说,条锈病是当地小麦生产第一大病害,而白粉病则是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最重要的小麦病害。

  何中虎和他的团队从事的科研项目是由“948计划”项目支持的“穿梭育种培育兼抗型优质小麦品种技术引进”,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寻找小麦的抗病基因。

  从最初选择小麦育种材料,到相继进入鉴定试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通过小麦品种鉴定……仅一个“中麦175”新品种,何中虎团队就潜心钻研了13年。河南、河北、山东、甘肃、青海……几乎有麦苗的地方就有何中虎的足迹和身影。

  在何中虎和他的团队多年的努力下,创新发展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基因标记技术和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麦品质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兼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育种新方法,为解决品种抗性频繁丧失的难题提供了理论和应用基础;提出的低分子量亚基命名30个标准品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解决了低分子量亚基用于育种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育成中麦175等10余个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5000多万亩,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推广后增产约30亿斤,大大提高了我国小麦种业和产业竞争力。

  团队攻坚实干 为提高农民“获得感”

  在何中虎的实验室里,不仅有精密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还有磨面机、压面机、烤箱、炉、锅等“接地气”的工具。这些都是研究不可缺少的。

  作为小麦亲本创制与新品种选育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何中虎一年有几个月“扎”在麦田里,并以中国传统主食面条的品质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何中虎在接受采访时笑言,“已经不记得在实验室里吃了多少份面条。”

  在何中虎看来,能取得如今的科研成果,与团队合作精神密不可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的智慧才能应对困难与挑战。”

  在最初团队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何中虎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他将国外的专家请来授课,将国内相关单位的人员请来参加培训。与此同时,他将团队的同事送出去学习,这一来一去,学科就有了互补,技术就有了交流。他也向同行开放实验室,无偿接受全国各地的访问学者和培训人员来课题组进行研究和技术培训。

  如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也承担了多项国际科研合作,有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小麦品质联合实验室、中澳小麦改良联合研究中心、中美小麦品质与病害联合研究中心等身份。

  何中虎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起步的,一路下来,离不开老专家的把关指导。因此,在发展事业的同时,他非常注重培养人才,先后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多名,将严谨求实的学风传给学生,将先进的工作模式和理念用于团队管理。

  24年来,小麦新品种推广后大量增产成为了他最为欣慰和满足的事情。“发表论文、获得荣誉固然高兴,但只有培育的品种种在地里,真正地为农民增产增收了,才是最高的奖励。”

 

 

 

相关链接:

利比亚撤侨亲历者王本虎:祖国派邮轮接我逃离战火
通讯:心系祖国 不辱使命——记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度国庆和中秋佳节
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祖国派邮轮接我逃离战火
祖国,说出您名字的时候

 

相关链接:
祖国,说出您名字的时候
利比亚撤侨亲历者讲述:祖国派邮轮接我逃离战火
通讯:心系祖国 不辱使命——记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度国庆和中秋佳节
利比亚撤侨亲历者王本虎:祖国派邮轮接我逃离战火
[来源:新华社] [作者:薛涛] [编辑:杨海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