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高校一年一度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阶段。在一些高校的论坛上,“伪贫困生”侵占国家助学金名额成为大学生们热议的话题。不少学生在网上呼吁,希望高校能严格评选标准,防止国家奖助学金被不符合条件者占用。(10月18日人民网)
多年来,“伪贫困生”侵占国家助学金名额现象,不光让大学生们有意见,更引发社会的广泛质疑。有的学生报到有父母开车接送,平时身穿名牌,却拿着国家贫困助学金;而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因缺乏人脉关系等因素与贫困生名额擦肩而过。这是令人愤慨和痛心的。
“伪贫困生”现象危害很大。不光影响学校声誉,破坏同学间的正常关系,更会败坏国家对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公信力。对此,高校要积极作为,对贫困生认定严格把关,把工作做实做细,不要让“伪贫困生”有作伪的空间,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
当下,贫困生认定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难题,普遍存在贫困证明难以甄别,认定条件太笼统等问题,高校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以为,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审核和界定贫困生制度。
比如,某职业学院采用“量化测评”的办法就值得借鉴。该校规定,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首先要提交个人申请,然后由辅导员、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共同从家庭经济状况、节俭程度、学习情况、思想品德等4个方面11条进行量化评分。
也就是说,高校对于贫困生应进行多渠道观察,要求提供真实可信的贫困材料,通过室友、班主任、辅导员以及院系等多个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困难情况,真正做到评选公开透明。并且每学期对贫困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不定期抽查部分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加以核实。
对于提供虚假材料的学生应加以惩戒。比如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评奖学金资格等。高校还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那些并不贫困的学生拥有道德自觉,不为区区几千元的助学金,而去撒谎、造假,过早让自己沾染铜臭味。
除此之外,国家教育和民政部门,需加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的核实工作。加强监督,不让公示制度成为过场,应该在显要位置发布学校助学金发放信息,并采取鼓励匿名举报的方式,揪出那些“伪贫困生”。
文/刘传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