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起航“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黄金时代”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中华民族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刻,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就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下一个三十年新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明确宣示: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从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十九大报告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词之差,让世人感受到中国人民对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追求、对“强起来”的坚定信念;从十八大报告所描述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十九大报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一词之差,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展现出华夏文明五千年精神敬仰与人类追求的“人间天堂”理想。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今天的中国”全面转进“新时代”
68年前的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全民族发问:“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渡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
68年后的今天,共和国缔造者的“历史之问”,历经两个三十年,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奋斗,用举世瞩目、史所罕见的成就给出了可以告慰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的响亮回答:
今天的中国,用低于世界6%的水资源和7%的耕地,一年能生产500亿件T恤衫(超过世界人口的7倍),46.2亿双皮革鞋靴,21亿部手机(超过全球产量80%),8亿吨粗钢(世界供给量的50%),24亿吨水泥(世界总产量的近60%),34亿吨煤(几乎与世界其余地方的总量相同),超过2800万辆汽车(占全球总产量近30%),和110万个专利申请(占全球总量近40%,超过美日总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高速列车、隧道、桥梁、公路、手机、计算机、自行车、摩托车、空调、冰箱、洗衣机、家具、纺织品、玩具、化肥、农作物、猪肉、鱼、蛋、棉花、铜、铝、书籍、杂志、电视节目,甚至大学生的“制造者”。一句话,承受用全球极少的自然资源养活超过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压力,中国提供了全球1/3的主要农产品和接近一半的主要工业产品。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也表明,中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成为全球五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另据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等机构对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研究结果,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占据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国家的前三位。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CCB荣誉讲席教授文一不无感慨:“尤其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创造了惊人的生产力,从一个极度贫穷、人均收入仅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平均水平1/3的农业国,转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活力的工业强国。”
现任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分行)助理副行长的文一称,中国崛起已令人惊讶,她崛起的和平与文明方式更令人称奇。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但只拥有6%的世界水资源、7%的世界耕地,“没有任何国家和地区曾在这样的条件和挑战下,单单通过互惠的国际贸易实现工业化和粮食自给,而不是重复西方工业强国当年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奴隶贩卖,以及对弱国发动血腥侵略战争的发展老路。”
正因此,一位被认为是非主流的经济学者在其一本讲中国经济制度的书中也发出喟叹,“我可以在一星期内写成一本厚厚的批评中国的书。然而,在那么多的不利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情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
而这一切仅仅是东方古国“凤凰涅槃”之后振翅高飞的前奏。美国在20世纪初猛然闯到世界舞台聚光灯下,而中国则在21世纪初“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文一根据相关数据测算,给出了他的结论,从“十三五”期间开始,假设两国保持相同的人口增长率,未来中国经济维持7%左右的增长,而美国经济维持2%左右的增长,40年后以汇率计算的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赶上美国,而中国经济体量无疑会数倍于美国。
“其实,中国不一定要在人均收入水平上赶上美国,只需赶上日本(人均收入约为美国的2/3)或韩国(人均收入约为美国的1/2),就可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大国家。”在文一看来,这只需20~30年左右的努力就可能实现。
“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韩国的30倍。可以想象一下,10个日本或30个韩国的制造力和GDP是什么样?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一个日本就让全球感到震撼,在二十一世纪40年代相当于‘10个日本’的中国会对世界产生何等影响?”他以为,这可算得上是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带给人们的一个直观印象。
现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二十一世纪即将宏大展开的新三十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中国标定了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他豪迈地向中国人民宣告,“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新华社记者庞兴雷 摄
新时代新方位新矛盾的四个历史视角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意蕴深长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面对十九大明确的“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任务,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从四个宏大的历史视角,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立体地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时代方位和历史内涵。
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近70年的历史视角来看,中国处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迅速崛起期,目前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对此,他解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当前我国最大的国情,同时需要把握住初级阶段“变”与“不变”的核心,“初级阶段的大判断、大周期、大趋势没有变,而所处的新时代的特征有变化,目标任务有发展。”
这就是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胡鞍钢强调,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特征也会逐步显现,中国现在已经具备诸如后工业化、人口老龄化、服务业现代化等发达社会的特征。“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工作中心,从过去单一的经济现代化升级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物质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从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近40年的历史视角来看,中国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创造了世界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人口规模最大、消减绝对贫困人口最多的历史纪录。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关键在于通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起飞。具有务实开拓性、积极建设性而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国家在新时期空前活跃起来,快速发展起来,日益繁荣富强起来。不到4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在30多年内走完了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完成的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道路。
同时,胡鞍钢提醒说,中国经济起飞奇迹还在持续,但在迅速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积累了诸多深层次问题,比如人与自然的矛盾、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民生领域欠账问题……并且,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距习近平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标还有差距。无论是解决“发展病”问题,还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奋斗目标,都需要继续不懈地全面深化改革。
从进入21 世纪以来的近二十年历史视角看,中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
胡鞍钢分析说,进入21 世纪,受益于2000 年以后成功把握和充分运用了战略机遇期,中国推进了从“全面赶超”到“全面超越”的大追赶。
21 世纪的前十年,中国依然保持了经济高增长。在加入WTO之后,中国按照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完善对外开放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并通过正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了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和一体化。在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又率先完成经济复苏和贸易复苏,加速缩小了与美国各方面的差距,中国充分利用了这一战略机遇期,拥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地位,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形成了对世界强国的加速追赶之势。
后十年则逐步形成全面超越大势。这反映了国际竞争中“不进则退”的残酷铁律。作为第一赶超对象的美国,经济始终无法走出次贷危机后的低迷,而且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泥淖和数量庞大的海外军事基地继续大量吞噬美国财政,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美国出现了以“逆全球化”为总统竞选口号的特朗普上台。反观中国经济继续稳中求进地保持中高速增长,通过简政放权、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新业态新产业的培育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胡鞍钢分析说,“我们已经争取了35 年的战略机遇期,应该可以再争取35年的和平发展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
在他看来,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的压力挑战层出不穷,当前中国发展本身在影响全球局势方面的“权重”却越来越大。“这不仅将深刻影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成就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中国锚’,反过来又能成为我们争取35年甚至更长战略机遇期的根本立足点。”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已经完成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从加快发展到科学发展再到“稳中求进”的“换挡”,并实现了从增长数量到增长质量、从增长速度到增长效益的升级,实施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与此同时,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进入新常态的总体基本方向没有变,既有“时”(仍处在战略机遇期),又有“势”(仍处在全球上升通道)。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机遇大于挑战,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
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历史新篇章,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全面审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这“两个大局”的发展大势,全面体察和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因势利导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再上一个发展新台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胡鞍钢认为,这正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民族荣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的新绽放。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新征程
十九大的召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将“中国梦”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采访中,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田应奎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十九大报告让每个华夏儿女都能激发出中华民族“家国天下”的伟大情怀,“如果说‘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那么从这个意义出发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毫无疑问归根结底也是中国人民的现代化。”
每个人的梦,都是民族的求索;每个人的梦,汇聚民族的收获。长期研究中国医疗卫生发展的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就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以自己的体悟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作了生动的解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35岁。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时,人均预期寿命68岁,达到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寿命水平。为什么新中国健康现代化能够率先发生奇迹、率先走在前面?可能有许多答案,但她认为最终都会归结为“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两大因素构成的中国道路。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近300年时间,人类消耗了难以估量的资源,也只解决了几亿人的现代化。只能说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少数人的现代化。”在李玲看来,“中国梦”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仅是实现经济发展领先于世界,更是要探索出引领人类发展的新模式。“我觉得,中国最应该并且可以作出贡献的,就是探索以人类健康和幸福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
她对这种模式作了直白的描述。“我们可能不需要太高的人均GDP,同样可以活得很健康,可以活得很幸福。”目前,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6.3岁,人均收入8000多美元。与之相比,美国人均收入48000多美元,人均预期寿命不到79岁。“中美之间人均预期寿命相差不大”。
现在,北京和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分别达到82岁和83岁。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0岁。这位专家说,中国规划一般相对保守,“届时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有望达到80岁”。
“十几亿的中国人,人均预期寿命比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还长,而且能比他们过得更有滋有味、更安全幸福,这不就是‘中国梦’吗?”李玲深有感触:“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建设健康中国,我觉得中国的现代化真的大有希望。十九大报告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具有深远意义。”
事实上,“健康中国”战略已深切触动了包括国际学术界在内的国际社会。10月14日,英国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就中国大病医保制度创新撰文分析说,“大病保险从2013年实施以来,累计覆盖了10.1亿人,并已有超过1100万居民直接受益(其中60%是农村居民),累计赔付资金超过300亿元。目前在医疗费用中,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能报销50%左右,大病保险可对剩余部分再报销50%左右,这意味着实际报销比例可达到70%到80%……大病保险这一务实政策正在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建国240余年,至今还没能实现医疗保障体系对3亿多人口的全覆盖。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胡鞍钢说,目前我国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极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然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和飞跃。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然会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两个新时代伟大阶段性目标的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胡鞍钢看来,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思想,至少具有四方面深刻的实践内涵:
一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落脚于“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意味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
超脱出传统发展经济学观念中将物质的积累或者某一单个指标作为发展标志的解释框架,将人的全生命周期作为发展涵盖的对象。中国共产党将这样的思想落实到具体的国家规划和行动之中,从而实现了从抽象之人到具体之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质是人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必然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对十几亿中国人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即在不同年龄阶段,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来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是物质要素的现代化,而更应当是服务于人生命全周期的物质、精神、社会、文化、生态、安全等因素的现代化跃迁。
三是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辩证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在于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人的发展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任何人的发展本身也对他人的发展产生外溢,从而形成个体发展之间的互补和关联,使发展不只是个人的自由发展,还有与他人的互动发展、共享发展。这种“发展共同体”,才能使十几亿中国人民水乳交融地凝聚成“利益共同体”乃至“命运共同体”。
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胡鞍钢看来,其最终目标正是不断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不断解放人民的创造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将人民目标和国家目标相结合,将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就是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改革举措都紧紧围绕“为了人民”,这最大程度地调动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动力和动能。田应奎谈到,“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反映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又一次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规律的突破性认识,是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激奋人心的新时代新方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上,如何科学地衡量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处在什么位置?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根据定量数据测算,得出了2014年中国大致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的结论:第一次现代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完成99%,第二次现代化(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达到发达国家的45%,总体发展阶段是第一次现代化的成熟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个新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给出了六方面维度: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到那时,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那时,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到那时,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到那时,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到那时,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给出的维度则是:“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过去300年里,世界上大约有20多个国家、10亿人实现了现代化。在21世纪前50年里,中国将有十几亿人实现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任务超过发达国家总和。至2049年第二个一百年目标,未来短短30多年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艰巨的现代化任务,胡鞍钢认为,需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性、创新性的四大因素和四大优势:
第一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的现代化因素。即最大限度扩大生产、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知识、科技、教育、信息等要素。凡是发达国家具有的现代化因素,中国都可学习吸收;凡是发达国家正在创新的现代化因素,中国都应跟踪创新;凡是发达国家不具有的现代化因素,中国都要实现创新引领。在追赶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尽快使中国成为一个日益现代化、全面现代化的强国。
第二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素。只有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素,才能凝聚十几亿人民,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办国家大事和民生大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才能在政治上实现民族团结,多元一体,国家统一强大,社会长治久安,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获得重大成就,并达到中等发达或发达程度;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第三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的中国文化因素。胡鞍钢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将我国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创新,概括为“一条道路、八个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发展道路,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社会,安居乐业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放创新型社会和知识社会,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文化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大复兴的时代。
第四个因素是不断增加的绿色生态因素。即生态文明的绿色现代化,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未走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增长的传统老路,而是经济持续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乃至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彻底脱钩的绿色创新之路。
在胡鞍钢看来,这四大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21世纪中华民族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特征,同时四大因素有机结合又形成了四大优势:
优势一,后发优势。从国际比较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不断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与这些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又具有诸多“后发优势”,可以吸取他们的教训,避免他们的错误,在更高、更新、更绿色的起点上创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优势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要快。中国具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不仅可以用几十年时间赶上乃至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水平,还可以保证实现“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优势三,中国文化优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现代化相比,中国有着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一旦与世界其他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交流、融合,就会成为中国加速现代化、创新中国特色“世界大同”现代化的巨大资源和文化优势。
优势四,绿色生态优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突出地位,遵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创新绿色发展道路,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大力投入生态资本,加速积累绿色资产,形成人与自然持久和谐的新局面。
“中国独特的综合优势,不仅有助于自己加速追赶超越发达国家,还可以为南方国家探索实践新型现代化提供有益经验,拓展多样化的途径,为解决世界重大发展挑战提供实践和模式意义上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胡鞍钢认为,2049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优势。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开幕会前,景海鹏代表接受采访。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整装待发“两个阶段”实现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
从1985年起,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至今已有32年的学术生涯。如果再加上知青岁月,可以说他比较完整地经历了新中国中央领导集体一棒接一棒地带领中国人民开启的社会主义事业征程。
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回望1949年,展望2049年,他从国情研究的学术角度判断,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有四大使命待实现:
第一,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第二,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四,“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历史使命。
胡鞍钢说,“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使命和历史性任务,与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是相通的。”
采访中,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则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在开创又一个伟大时代的新的三十年里,执政党一定会办好三件要事:
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二是共同富裕。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告诫全党,“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和要求,他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面对中国启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个阶段”方略,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金一南用四句话寄语下一个三十年为中国梦奋斗的中国人民:
第一句话,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讲到,“大国塑造本国安全环境的两个条件,一是国力的日渐增强,二是旧的国际秩序逐渐瓦解。”今天,我们这两个条件全部符合了。
第二句话,上世纪末,英国人哈米什•麦克特雷在《2020年的世界》一书中讲到,“中国越是不团结,世界就越感到高兴。”
第三句话,俄罗斯总统普京讲,“国家越强大,个人越自由。”
第四句话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句,就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金一南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新中国一路走来,光荣和梦想需要代代相传。“或许我们对前辈有不理解的地方,可能他们也有失误的地方,但是他们给我们挺起了坚强的脊梁。现在,我们的脊梁能不能像他们的那么硬,能不能让我们的后人踏着我们的肩膀前行?”
三十年前的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副总书记、政府副首相格拉,向客人全面阐述中国“三步走”战略时说,“已经过去的八年多证明,我们走的路是对的。但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现在还吹不起这个牛。我们还需要五十年的艰苦努力。那时,我这样的人就不在了,但相信我们现在的娃娃会完成这个任务。”
潘维对此感慨颇多,“我们只用了三十多年就把中国从一个世界上最著名的贫困落后国家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十九大提出的新目标、开启的新征程,坚信只要一代人一代人坚持不懈地奋斗,必定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年时,让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幸福的民族。”
他说,“到21世纪中叶,当现在30岁左右的青年一代退休的时候,这代人同样可以对子孙们说,中国现代化的这一棒,我们跑赢了,这会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特别引用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的莫大期望寄语70后、80后、90后、00后们: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记者王健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