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会议讨论向中外记者开放。陈宝生代表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文化教育>

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的2020年,我们很期待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10-21 09:54

  19日,十九大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会议讨论向中外记者开放。陈宝生代表在讨论十九大报告时说,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经评估取得成功,尽管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今年,还有4个省要开始试点,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全面建立起来。(10月20日中青在线)

  从1977年到至今已经过去40年,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40周年,是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累计有2.1亿多人参加高考,在校的大学生人数,高达3700万。自古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教育方面,取得过如此大的成绩。

  过去的5年,在教育方面,同样值得我们纪念。为了促进教育公平,这5年我国实行了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以及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多招收了37万名大学生。中西部高校录取率最低的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5年前的15.3%,降到了今天的4%以内。此外,到目前为止,30个省份出台了支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政策,今年15万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是5年前的36.5倍。5年来,我们取得了很多这样的成绩。简单说来,过去的5年里在教育方面,我国取得了历史性和根本性的成功,在教育公平方面克服了大量的困难,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7年,被老百姓誉为新高考制度的元年,在这一年,浙江、上海两地超过30万名考生参考了“新高考”。“新高考”的自助选择模式,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媒体总结了两个简单易记的简称——“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两依据一参考”,是指高考录取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3+3”是指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这就意味着,高中将不再文理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己选择要考试的科目,而高中学业成绩也成为了高考录取的重要指标组成。

  新的高考制度是对我国原有高考制度成功模式的发展和发扬,并且结合了新时代需求,让高考有了多元的评判规则,有利于化解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改善招生和录取模式的固化,扭转考生高分低能的局面,从而向下助推中学培养模式的转变,向上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毋庸赘言的是,原有的高考制度已经运行了40年,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形成了很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对新高考制度的认识还不到位,新高考制度也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但这一切,都不会阻挡新高考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向心力,因为,新时代里,人们需要更多元的人才培养制度,社会也更需要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新青年。所以,尽管,这次高考制度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艰巨的一次改革,但人们对其的早日实现充满了向往,对其目标的达成充满了信心。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的2020年,我们期待!(未来网评论员 胡六一)

  

[来源:未来网] [作者:胡六一] [编辑:王思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