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10月21日电(邵燕飞周禹龙)“每年,我们侨商都在陆地、海洋上飞来飞去,为远方的生意,也为家乡的诗意。”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每次谈论起华侨的责任,杨小爱都会强调这句话。“国家赋予我们浙商的使命就是‘继续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49岁的侨商杨小爱是青田33万华侨中的一员。与众多亲戚朋友一样,1991年,杨小爱便跟随当地的潮流前往德国创业。
这些年,在成千上万如同杨小爱一样华侨的努力下,浙江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全球各地也在不断传播着中国好声音。
其实,杨小爱的回归得益于2012年浙江省提出的“浙商回归”头号工程。那时候的杨小爱便已动起了心思;一年后,“一带一路”风口骤起之时,华侨“反哺”故土成为了一种热潮,杨小爱也在那时搭乘中国国内发展机遇的东风回到了青田。
离青田市区不远,有一座“侨乡进口商品城”,这就是杨小爱创业的首选之地,而同为侨商的周勇早已先行一步。
和杨小爱一样,周勇也是在“浙商回归”的背景下,回到故土。正当他思考如何创业时,侨乡进口商品城的构思,让全世界的商品通过青田走向中国的理念让周勇看到了商机。
“当时欧美国家把经济不景气的责任推给全球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但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与认可,也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动能。”周勇坦言,“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海外华侨的地位,而政府搭建的侨乡进口商品城也为他们这些回归的浙商提供了舞台。
时间回溯到2012年,此时距离金融危机已四年,全世界都在寻求破解之法,浙江也不例外。为了度过艰难的产业转型升级期,浙江省提出了“浙商回归”,希望通过此举为浙江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欧债危机发生后,国外经济低迷,我2010年就开始想什么时候回归,但是还没有下定决心。”杨小爱告诉记者,“浙商回归”提出后,青田也提出了侨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看到这些真诚的政策与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为家乡作贡献,我最终选择了回归。”
同时,为了减少华侨的后顾之忧,青田县委县政府巧搭平台,为侨胞们大展拳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截至目前,侨乡进口商品城总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带动了青田全县进口商贸业的繁荣活跃。然而在浙江,青田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浙商回归”五年里,浙江全省累计到位资金11844亿元人民币。从最初的背井离乡,到现在国外资源、资金的回归,回归浙商已然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完)
相关链接:
浙商财险上半年亏损至3亿 信用保证险遭遇严监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