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10月21日电 题:访合肥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化基地:人工智能要立足于应用
中新社记者 张俊
在中国,有超过3000所的中学正在使用智慧教育系统,有超过1000个法庭在使用智慧庭审或人工智能辅助量刑,人工智能技术已能帮助医生分析影像或诊断疾病……记者20日来到安徽合肥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化基地,探寻人工智能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安徽合肥正在建设中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唯一的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的国家级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均坐落于合肥。
“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窗口期,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不能只停留在概念上,而应更多地与应用结合。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核心企业,科大讯飞拥有世界领先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据刘庆峰介绍,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翻译、教育、司法和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无效重复学习,帮助学生减负;人工智能通过分析案例,能够帮助法官辅助量刑,避免冤假错案。人工智能确确实实在帮助人们提高效率,提升生活品质。
“事实上,中国在人工智能产业化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江涛表示,从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算法诞生至今,人工智能经历了从0到1的过程,而在从1到N的产业化过程中,中国企业已经先声夺人。而通过产业化应用的积累和迭代,可以更快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尽管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不能过度地神化人工智能。”刘庆峰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必须脚踏实地,应用是硬道理。技术发展乃至产品化有其自身发展的曲线,从技术走向应用市场,一定是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走向成熟。“像机器翻译能够帮助人们在一些场景中处理语言交流的问题,但距离高水平翻译所讲究的‘信、达、雅’还存在差距。”此外,刘庆峰坦言,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上,中国企业做的力度还不够大。
中国人工智能的未来将如何发展,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19日在合肥举行的第13届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上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要素包括计算能力、算法和数据。廖湘科认为,高性能计算为人工智能新崛起提供了计算引擎,大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提供了数据引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高性能计算融合成为趋势。
目前,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正式发布,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记者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也在征求意见中,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安徽力争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2200亿元,打造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示范和战略高地。(完)
相关链接:
人工智能时代的古籍数字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