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年代的一句承诺变为现在的习惯,过去的40年里,浙江省衢州人郑荣良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守护元代古墓,并和各种各样的盗墓贼“打交道”。
如今,觊觎这座古墓的人越来越少,但郑荣良依旧守护着传言所说的“徐天官的36颗金头”。“我出生在这里,这座荥阳侯夫人墓是我们祖宗的墓,而且守护它的同时也不会干扰我种田。”——这是郑荣良40年坚持守墓的唯一理由。
71岁的郑荣良 周禹龙 摄一诺千金 40年守墓成习惯
沿着碎石小路一路向前,郑荣良带领记者来到了荥阳侯夫人墓。由于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墓碑上的字迹已经看不真切,但是通过两侧的天官石人、石马、石羊、石虎还能依稀感受到墓主人曾经的位高权重。
取出随身携带的柴刀,砍除杂草,将摆放在墓前的贡品清理干净。这样的工作,71岁的郑荣良已经持续了40年。
“我出生在这里,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座古墓,经常来这里看看、玩耍。”郑荣良告诉记者,居住在下坦村的村民们基本都知晓荥阳侯夫人的故事和历史。“可以说,我从小便与这座古墓结了缘。”
“我31岁的时候,九华乡的文保员来到下坦村,想寻找一位守墓人,问我是否愿意,我一口答应了下来。”得知守墓不耽误种田,郑荣良便爽快地答应了。“最开始村里人都说我守墓肯定有报酬,其实我是无偿守墓的。”
一诺千金,一句承诺就是一份责任。从那以后,郑荣良每天都在干农活的间隙,往返古墓,查看墓碑情况,砍除杂草,清理碎石。
“最初并没有太多盗墓者,我就随时过来查看古墓情况。”
随着时间推移,盗墓者越来越多,在守墓过程中,郑荣良与盗墓者“斗智斗勇”,不但守住了古墓,还总结出了巡查规律。
“现在我每天晚上八点,夜里十二点,凌晨三点各来古墓巡视一次。”郑荣良告诉记者,看似随意的时间安排,其实里面大有文章。
“盗墓者白天不可能盗墓,他们通常晚上过来,而且相比北方容易挖掘的土质,南方的墓穴土质较硬,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间隔,墓里的文物绝对盗不走。”郑荣良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缘由。
悉心地观察,细致地安排,在郑荣良40年的守护下,墓中的文物一次都没有被盗走。
荥阳侯夫人墓 周禹龙 摄抱诚守真 阻止盗墓11次不退缩
然而这看似平静的背后,却蕴藏着凶险。
在40年的守墓经历中,郑荣良一共遇到了11次盗墓事件,其中最猖狂的盗墓贼一年之内,前前后后来了四次,郑荣良还因此“负了伤”。
“那是2006年大年初四的凌晨三点,我依照惯例来到古墓巡视。当时还没有走到墓前,就隐隐约约看见了微弱的灯光,我马上关掉手电筒,悄悄从边上走过去。”郑荣良回忆说,“等走到跟前,我立马打开手电筒对着他就是一阵狂喊,让他抬起头来。”
当时,被发现的盗墓贼一时慌了神,拿起盗墓工具就挥向郑荣良。
“我立马用随身的柴刀刀背抵抗,不一会儿我们就扭打了起来,可惜的是最终还是让盗墓贼逃跑了。”郑荣良一边比划着,一边将伤口“展示”给记者看。“幸好东西没有被盗走。”
随着巡视次数和面对盗墓者次数的增多,郑荣良也累积了不少经验。“有一次夜里巡视,我在很远就听到‘达、达’的敲击声,我肯定里面有盗墓贼,为了不打草惊蛇,我走到马路上报了警。”
不久,警察来了,郑荣良带领着警察悄悄包抄。“那个盗墓贼吓得躲在一旁瑟瑟发抖,我和两个民警迅速抓住他,给他戴上了手铐。”一想到当时盗墓贼被抓住的场景,郑荣良的脸上便露出了笑容。“他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现在就要被放出来了,不过就算他来找我报仇,我也不怕。”
40年已过,71岁的郑荣良还和平时一样种田、守墓,谈笑如常。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有一次妻子问我,你每天半夜去巡视古墓,还能睡得好吗?我说正是因为巡查后没人盗墓,我反而能睡得特别香。”(完)
相关链接:
浙江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78.4%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