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血压挺稳定,不错,降压药要记得准时吃。”“你的这只手在晚上睡觉时要记得抹油,那样就不会感到很干燥。”9月27日,在南昌城郊的一座院落里,一名戴着眼镜,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身穿白大褂的医生正在嘱咐一群老人,老人们也乐呵地和这名医生聊了起来。
这座院落很特殊,它被外人称之为“麻风村”(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康复中心)。这里的老人都是患有麻风病的“村民”。穿白大褂的医生是今年53岁的徐根保,是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麻防科科长、康复中心主任。他在这个“麻风村”已经工作了28年时间。徐根保在2005年获得马海德奖,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今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1989年,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急需麻防医务人员,徐根保和10名同事应征从事麻防工作。一路走下来,他的这些同事有的考研读博,有的转业调科,只有他默默前行,一做就是28年。几十年来,徐根保带领他的团队跋山涉水,跑遍了江西60多个市县,行程3万多公里,筛查群众7万余次,累计会诊治疗4000余名麻风病人。他还为抚州市、吉安市及南昌市各县区皮防所、乡镇卫生院培养了4000余人次专(兼)职麻防人员,提高了基层麻风病诊疗水平,减少了麻风病肢残的发生。
目前,“麻风村”有70余人,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90余岁。其中有15位病人截肢,有的病人的鼻子被腐蚀,有的病人手臂无法使力,还有的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他们中多数没有了亲人,有亲人的也因为条件不好无力接回家照顾。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徐根保总是细心地为麻风病人体检,手把手地教病人护理知识和残肢功能锻炼方法。为使患者的足底溃疡尽快地恢复,他总是端着药水,赤手托着发出阵阵异味的残肢帮病人清洗、上药。为便于照顾重症麻风病患者,徐根保甚至将癌症晚期的病人接到医生住宿楼,与他们吃住在一起,直到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刻。
新建县一位麻风联疗病人并发严重的Ⅱ型麻风反应,生命垂危。徐根保接到电话后,摸黑步行10多里山路赶到患者家中,顾不上歇一口气,蹲在患者床边处理病情,使病人转危为安。为解决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徐根保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钻研传统中医技术。南昌县一位患者在服药2月后出现全身性红丘疹,徐根保在仔细询问病情后,当即调整用药,使联合化疗得以延续,让患者最终痊愈。
为提高疫源村村民的受检率,每年的7-8月份,他都要和同事冒着酷暑,趁着农民集中返乡“双抢”的机会,到田间地头开展各项工作。28年来他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全省百余县(市)的村落,普查疫源点村民超过8万人次,监测治疗病人3000余人次,家属体检6000余人次,为南昌市1996年基本达到消灭麻风病、1998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8年的时间都在干一件事,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得以坚守?采访中,徐根保说,医者要有一颗“仁心”,当初选择做一名麻防医生就注定要耐得住这份寂寞、守得住本心。“如果想通过当麻防医生来升官发财,肯定是行不通的。”徐根保说。
关于“麻风村”的未来,徐根保也有自己的打算。“在现代医疗的条件下,麻风病已经不是疑难杂症,只要发现早、治疗及时就能痊愈。”徐根保说,“麻风村”里70多位老人应该是最后一代“村民”,他会将这些老人一直照顾到他退休,甚至退休后他都愿意返聘再来这里照顾这些老人。
相关链接:
九寨沟震中手记:“砸不中”的脑袋与“死不了”的天使
为何叫5/15?海南最后的“慰安妇”记者手记
惊!“用户手记”在“不着痕迹”地骗你
记者手记:撒哈拉沙漠看古鲸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