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的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梁家河一路走来的四十多年间,习近平始终以百姓之心为心。执政为民是他首要的政治品格,不变的理想情怀。
央视网消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5年前,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这样说。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5年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出的报告,依然初心不改。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习近平执政理念的核心。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治国理政,亲身征询,虚心听取普通百姓建议和意见,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政府的政策合民意,暖人心,有效果。
带着问题 “新常态”更接地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早在当年于浙江工作的时候,习近平便在《之江新语》一书中写到: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到全国各地调研,主要围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涉及的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精准扶贫重要问题展开。
带着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深入地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展开高频次的实地调研。2013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2014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改革发展工作。
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都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出了执政热词“新常态”:“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
“新常态”的提出是应时而动。迈步走进“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要继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就要认识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历史和工作实践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自2014年以来,习近平走访调研浙江、贵州、吉林、重庆等多省市,反复提及“新常态”。“新常态”的提出来自于深入实际的调研,而深入实际也是总书记执政理念的“新常态”。
以民意为标准 从严从实抓党建
“深入实际”是一座桥梁,连着真知与行动,连着信息与决策,连着党心与民心。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山东菏泽考察调研时,给当地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以古喻今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亲民为民,以民为本,问政于民。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而解决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这一点上,“八项规定”是第一锤重音,继而整治“四风”,践行“三严三实”等,均是“从群众中来”的执政治党要理。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公款月饼”等小切口抓起,到学党章修党性;从问责庸官懒政,到拍苍蝇、打老虎;从反复强调道德自律和责任意识,到修章建制,加强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整体提升。
五年来,全国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43人,中央纪委委员有9人。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群众身边的腐败亦不放过,共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做到“老虎苍蝇一起打”。同时,努力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共追回外逃人员3453人,其中“百名红通人员”已有48人落网。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规范监督执纪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央共出台或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40%。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问政于民方知得失。转作风、立新政、闯难关,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把人民满意作为标准,依靠人民的认同来修正前进的路线,政策改革才能落在实处,才能经得起群众检验,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以党心聚民心 为“中国梦”注入动力
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学会换位思考,做决策、定政策时才会尊重百姓愿望、体会百姓感受、维护百姓利益,也才谈得上“使决策符合民意、让政策赢得民心”。
今日的中国,已经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随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了倒计时,中国改革发展的任务愈加急难险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16个领域、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2014年10月,四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提出了180多项改革举措;2015年10月,五中全会通过的有关“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5个方面、31项重大新举措和300多项具体措施……
如此密集的改革攻坚目标和任务,更需正确的决策和快速的政策落实力度。实践证明,越是重要的改革发展举措,越要深入调查研究,在群众中、实践中寻找答案。
为了制定好“十三五”规划,习近平深入各地调研,访农家、看学校、进企业、走园区,察民情、问良策;先后在浙江、贵州、吉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18个省区市主要领导同志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高度重视前期重大课题研究工作,亲自批准课题题目,中央委托42家单位组织力量完成了31项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117份专题研究报告……
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户籍制度改革,生育政策调整,400多项审批权取消和下放,小微企业减免税,民间金融开放,公司注册取消资本金限制,设立自由贸易区……这些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政策,这些从基层中来再到基层中去的改革,这些从实践中来再回实践中去的创新,让人民感到满满的获得感。“现在一亩地能多挣500块钱”“我们在城里安家了”“孩子落户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终要落实在一件一件的实事之中。正是这一件一件实事,一点一滴的收获,为人民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让党心民心凝聚得越来越紧。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五年来,面对新的历史阶段,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更高的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政于民”,问出了民生期盼,问出了政府虚心纳民意的胸怀。
“行大道、民为本”。政之所兴,在得民心、顺民意。这五年,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跟上了时代的新步伐,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激发出人民“跟党走”“跟党干”的无限激情,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文/刘畅)
相关链接:
不忘初心的历史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品格之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