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汉与其他义工在一起。 冷学先 摄
中新网遵义10月23日电 题:巴基斯坦90后“热心小伙”成“遵义义工”
作者 冷桂玉 李永议
在贵州省遵义市,穿着蓝条纹马甲的“遵义义工”,时常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旅游景点、居民楼栋,为市民及游客提供贴心服务。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遵义会议会址景区游人如织,接受了志愿者培训的巴基斯坦籍90后小伙KHAN(可汉)第一次穿上蓝马甲,和雇主冷学先一起站在遵义会议会址景区的安检门前,做起了维持秩序的义工。
“打火机不能带进去”“厕所往那边走”……
可汉很快进入状态,微笑着服务游客。游客们看到一个外国小伙说着不算流利的普通话做义工,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可汉此前曾在湖北武汉留学六年,今年7月初到遵义,经朋友介绍在冷学先开办的幼儿园当外籍英语教师。
汉正在做志愿服务。 冷学先 摄
冷学先告诉记者,来幼儿园不长时间,可汉和孩子们已“打成一片”,孩子们叫他“外国老师”、“英语老师”、“可汉老师”,他则大笑着回应,喊孩子们“小鬼”。
冷学先今年7月带着家人到遵义市义工联合会报名登记,全家都成了义工。8月,冷学先动员幼儿园家长和老师加入义工队伍,有80多人响应,可汉也是在那时成为一名“遵义义工”。
可汉坦言,“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做‘义工’是什么。”8月,得知冷学先要去遵义山区看望两名孤儿,可汉要求也一起去。“那天他没有带多少钱,他把身上的零钱都给了孩子。”冷学先有些吃惊。
可汉正在给其他义工做培训。 冷学先 摄
“看到他们(孤儿)觉得非常可怜,就像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如果我有能力,要给他们买更多的衣服、鞋子。”可汉向记者回忆自己在遵义的第一次善举。
在遵义市义工联合会会长卓先顺的邀请下,可汉利用闲暇时间为义工们免费培训英语口语,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外国游客。
“Welcome to zunyi”“Nice to meet you”……第一堂培训课上,可汉从简单的问候语讲起,不断与大家互动,颇受好评。
做完服务可汉与其他义工合影留念。 周娴 摄
10月18日,可汉拿到“遵义义工服务证”,非常高兴。
遵义有“洋义工”并不是首次,卓先顺说,此前,一对外籍夫妻在遵义工作期间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助学及爱心捐赠等活动。现在,“遵义义工”正在被更多人认识并接受,他相信像可汉这样的外籍义工会越来越多。(完)
相关链接:
十五年缘定水乡 黄磊甘当无合约义工
“傻子”赵世须和他的义工队:五年奉献牵手百家冷暖
“卡努”来袭 海口老陶义工 雨中送伞传递温情
200余名“老陶义工”坚守海口37个路口劝导文明出行
超暖心!海口爱心义工们陪孤寡老人过中秋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