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世家”的酸甜苦辣
一家三代都做“城市美容师”
文/任彦 陈金辉
除了西湖美景,干净、整洁、有序,也是杭城的代名词。
干净、整洁、有序,离不开杭州近2万名环卫工人的努力,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城市美容师”。他们坚守在环卫一线,用汗水换来城市的一尘不染。
在杭州的环卫队伍中有两代甚至三代扎根一线的“环卫世家”,有刚毅阳光的复转军人,有朝气活力的90后大学生,有夫唱妇随的环卫“双职工”,还有甘于清苦、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环卫工人节”,在这个属于“城市美容师”的节日前一天,我们带来了两个特殊的家庭故事。这两个家庭三代人都从事环卫工作,杭州道路就是他们全家的工作场所。
三代献身环卫工作,他们经历了环卫工作由一把笤帚扫一条街到各种机器化清扫的“环卫扫帚革命”,体味了蹲在路边啃冷馍馍到每天早晨吃上热乎免费早点的温暖,也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感受着杭州的美丽“嬗变”。
崔成成
崔家三代:勤劳为本,坚守是金
“身在环卫,就要讲奉献。年轻人不要怕多做,就怕不做。”今年21岁的安徽小伙崔成成清楚记得,同为环卫工的爷爷跟他说过的这番话。“勤劳为本,坚守是金”,这是崔家的家训。
“做一行就要爱一行,行行出状元。况且每个行业都要有人做,环卫也一样。”父亲崔风林的这句话,崔成成也刻在了心里。
崔成成的爷爷崔云代是湖滨街道的环卫工人,而他的父亲崔风林是杭州天禹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保洁主管,他们都是一把扫帚、一个畚箕,从早忙到晚。从小,崔成成就陪着爷爷和爸爸上路清扫。崔成成说,每当家人工作的时候,他就坐在路边默默地看着大人挥动竹扫帚干活。对于那个场景,崔成成记忆犹新:“当时我觉得,工作中的爸爸是最帅的。”那时候,当爸爸累了放下竹扫帚休息,崔成成常常费力地拖着竹扫帚,学爸爸扫地的样子,帮助爸爸扫街。
20岁那年,爸爸亲自为崔成成穿上环卫服,他成了家里环卫事业的接力者、传承者。
正是工作中那股子不娇气的朴实劲儿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崔成成得到大家的认可,工作表现出色,成为一线员工,带领大家清扫街道。“一线员工就是带领大家干活的,你要比别人干得多、干得好,要有办法、有点子!”为了提高清扫技能,崔成成常常在晚饭的餐桌上用筷子当作扫帚演示,细心向爸爸请教“打牙子”“ 搂堆”“搂面”的技巧。有时他讲着讲着就放下碗筷,拿起自家的扫帚在屋里扫了起来。凭着对职业的热爱和爷爷、爸爸传授的清扫技巧,崔成成正在快速成长。
鲁家三代:见证环卫工作从全人力到信息化
“清晨东方未见光,寒气袭人透心凉。千家万户尚熟睡,环卫工人已上岗。”这首诗是一位叫郎长禄的老人写的,简单的文字说明了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工作辛劳。
杭州第一代环卫工人鲁如生,曾是南星环卫所的优秀职工,如今老人已过世。鲁如生20岁出头就从村子里出来打拼,在那个年代,环卫工作不像现在都是机械化操作,而是全靠人力来完成,拉粪车、倒马桶、清运垃圾、摇铃收垃圾,这些活全是在一点一滴的汗水中干出来的。尽管工作肮脏辛苦,但鲁如生始终保持着认真、细心、刻苦,一直被评为优秀职工。
到了快退休的年纪,老人还是闲不住,坚持守在一线。无奈之下,领导安排他去负责灭蝇、灭蚊的工作。当时,公厕保洁用的清洗剂是盐酸,不仅腐蚀性相当强,清洁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刺激性气体,但鲁如生不叫苦不叫累,认真负责地完成了工作。
鲁如生的儿子鲁国祥同样是环卫工人,在凯旋环卫所做安全员。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为环卫工作起早贪黑,而父亲的离开让他对这份事业也充满了敬意。小时候,鲁国祥觉得做环卫工作还挺好玩的,能骑着三轮车穿街过巷。直到1988年,鲁国祥接过爸爸的班,才发现清理垃圾工作又苦又累。但吃苦耐劳的他默默地坚持了下来,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入行当年就获得了“杭州城市优秀美容师”“江干区十佳市民”的称号。去年的G20峰会中,鲁国祥也光荣地成为服务者之一。
鲁如生的孙女丁莹是个90后,她是这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作者,目前是凯旋环卫所的信息内勤。和父辈们不一样的是,丁莹这代环卫工人的工作早已不是单纯依靠艰苦作业来完成,很多信息都可以通过平台来交流、监控,环卫工作的效率大大地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负荷也明显减小。“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环卫行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只是靠一把扫帚埋头忙乎了。”她说。
丁莹
相关链接:
“95后”垃圾填埋工:愿做“环卫愚公”(组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