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中小学必修课。
对于综合实践课,很多人都不陌生。事实上,它从2001年就已与学生见面,十多年来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与此同时,问题也不少——有的把它仅仅作为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有的相对“快餐化”,学生活动多但收获少;还有的重结果、轻过程,把探究、制作、体验等变成了“家长作业”……
问题出在哪?一方面在于规范。目前一些学校对这门课的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在实践中重视不够或比较随意。对此《纲要》对课程目标、内容、组织设计、评价等予以了细致的规范和指导。而今后,让课程发挥更大作用还需要政策助力,比如在中高考改革中进一步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用好“指挥棒”,让学校把这门课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于资源。综合实践课涉及多门学科,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老师要成为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要辅助学生在考察探究、社会服务等过程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这对课程设计、师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让《纲要》真正落地,既需要做好教师培训,健全考核激励,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也要进一步加强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资源共享,为课程提供更多资源、平台,进一步强化育人效果,促进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夏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