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内地5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150多人,4日汇聚厦门大学,探讨如何借力汉语国际传播,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当天,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国际传播研究分会和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汉语教育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借力汉语国际传播,向世界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教授,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马秋武教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范晓虹副社长,中央民族大学吴应辉教授,暨南大学曾毅平教授莅会,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发表主题演讲。
学者发表主题演讲。 杨伏山 摄郑通涛说,语言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语言能力及其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日益成为这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他认为,汉语国际传播既要融会贯通中华文明,也要兼收并蓄世界不同文明的成果。以汉语国际传播为桥梁,深入探讨世界对中国的阐释和“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以及汉语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途径、方式和影响,创新传播的理念、模式、机制,以外国人的思维和话语方式,更有成效地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
马秋武表示,汉语国际传播当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不断加强汉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拓展海外传播网络,丰富传播渠道和手段,努力打造符合国际惯例和国别特征、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话语体系,运用生动多样的表达方式,不断增强汉语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吴应辉以美国执业汉语教师标准为案例,探讨其对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启示。
曾毅平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学本土化内涵,他认为,汉语国际传播应充分考虑到语言文化传播对个体、族群、民族、社会及国家的意义。鉴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必须加强对汉语传播输入国社会的需求分析,采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背景及政治、法律、教育体制的汉语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措施。
除了主会场外,本次研讨会还设有3个分会场9个论坛,分别就汉语国际传播的理念、路径、模式、方法、策略及效果评估等议题进行专题研讨。同济大学教授孙宜学、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辉也将围绕“一带一路”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专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与会学者认为,汉语国际传播应遵循信息时代“以受众为中心”的传媒规律,加强对汉语传播的国际舆情分析,探寻更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汉语国际传播的途径与模式。(完)
相关链接:
海口召开高校校园招聘会 327家单位提供岗位6000余个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