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龙舞
传承老手艺 “舞”动新生活
为市民生活增添喜庆,呈现浓浓海南文化
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上进行龙舞表演。 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海口网11月5日消息(记者吴雨倩)披着红红火火的龙衣,像蛟龙过江般地腾空而起,龙头飞舞、头尾交跳、龙身摆尾,配合得非常完美,市民不禁热烈鼓掌。近日,这一幕发生在凤翔湿地公园的“海口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演”活动上,传统的精湛技艺栩栩如生,令人回味无穷。
龙舞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耍龙灯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舞的主要部位是龙头、龙身两个部位。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为九节龙、十一阳龙、十三世龙、多者可达二九银龙。十五节以上的龙比较笨重,不以舞动,主要是用来欣赏,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已经研习龙舞技艺40余年的老艺人文龙告诉记者,海口市龙华区、美兰区都有舞龙队伍。逢年过节,海口街坊乡里的民众都喜欢扎龙、舞龙,尤其是以龙文坊的舞龙活动著称。龙文坊是海口历史最悠久的街坊之一,因其状似两条须龙,被认为是龙的家乡。
逢年过节,居民们便聚集在龙文坊附近,造龙、舞龙,庆祝平安吉祥、五谷丰登。活动高潮多在农历正月至二月间。清朝末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文坊的龙队沿街游行表演,龙队浩浩荡荡,威风凛凛,成为当时海口的一大盛事,为海口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增添喜庆、祥和气氛,呈现出一片浓浓的海南文化。
“目前,我市有6支左右的舞龙队伍,”文龙说,海南龙狮是传统的舞蹈,于2009年申请为非遗保护项目。
如今,他正教授着一支名为“龙武醒狮团”队伍,团里有近60名成员,年龄跨度较大,从十余岁到五十余岁的团员都有。龙舞的表演形式有多种,九节以内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有包括,江龙漫游、龙头飞舞、头尾交跳、龙身摆尾等。
其中,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有各种各样的金龙玩珠、火龙刀蜡,应有尽有的花样让我们眼花缭乱,非常好看。2015年,文龙带领着龙武醒狮团到琼中参加全省的龙舞大赛,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令文龙担心的是,随着年轻人外出工作,学习龙舞的的人越来越少,队伍青黄不接;其次,参与扎灯舞龙的手艺人难找,扎灯需要三到四个月,会扎灯的人少,愿意学扎灯的人更少。最重要的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正常发放薪资,所以兼职的人员很多。
针对以上的困境,市群艺馆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积极举办传承人培训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吸引年轻人关注并学习。此外,集结我市龙舞队伍进行切磋性的比赛,从中挖掘人才,为龙舞的传承奠定良好基础,“舞”动新生活。
小资料
龙舞,是一种中国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祈求平安和丰收,成为全国各地颇具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
随着华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现在的龙舞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以至欧美一些国家各个华人集中的地区,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
相关链接:
海口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为方便横穿马路拆损隔离网 海口一男子被警方蹲守抓获并拘留五日
被查封的房产有人住5年不搬 海口法院强制清退网上拍卖
海口龙华打造4个 特色镇卫生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