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建设“科技加金融”新型城市
近年来,中国经济区域格局逐渐向多元城市群转化,但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仍较为明显。业内多位专家在日前举行的“2017杭州湾论坛”上建议,要在促进中心城市持续转型基础上,加快其外溢和扩散效应。在创新驱动和新动能的构建过程中,应按照资源禀赋布局梯度型增长极。应直接建设“科技加金融”的新型城市。
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区域格局发生一些革命性变化。从原来东北崛起模式,逐步向多点开花格局演进;从超级大城市牵引模式,向多元城市群格局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一线城市向二线,特别是强二线城市等节点有重点地扩散。中国经济区域格局增长动能发生转变,最为明显的是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刘元春说,投资增速较高的地方,人均GDP反而相对越低。人均GDP越高的地方,研发投入增长越高。通过对全国300多个城市的债务研究发现,最发达地区和最落后地区债务率呈现良性。居于中位城市,前期投资模式固化其增长动能,因此债务率较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表示,新时代需要创新驱动。未来的发展和驱动力,很可能就在大城市周边一些城市。城市技术决定城市运行能力、集聚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全球看,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新兴全球城市即“科技加金融”城市正在形成。倪鹏飞表示,首先,全球城市间流动的内容,从过去的商品、资金和人的流动转变为现在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流动。其次,过去控制全球经济因素是重要资源、金融,现在信息、互联网技术的作用更强大。此外,改变世界力量经历从资源要素驱动到资本驱动演变后,正在转变为创新驱动。
加大中心城市外溢效应
倪鹏飞表示,当下中国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部分城市成功实现转型,但发展很不平衡。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需在促进中心城市在持续转型基础上,加快和加大其外溢和扩散效应。要防止只激化不扩散的“激化陷阱”。
对大城市外溢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表示,不能简单说“虹吸效应”不好,有时它是发展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在城市群形成过程中,政府应给予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相对平等发展的权利,通过改革让要素可以流动。要注意补足短板,修正市场失灵的地方,在一些重要共性平台方面有所建树。
刘元春表示,创新驱动和新动能构建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产业升级,二是政府对于高新技术、创新型产业、三新产业的关注和扶持。在此过程中,对转移制造业梯度和构建新动能驱动增长极,政府应有一些新思路。他说,具有创新增长元和增长极的区域是非常有限的,遍地开花很难。因此,按照资源禀赋布局梯度型增长极非常重要。
鉴于未来全球发展趋势是新型城市,倪鹏飞呼吁,在建设后起中心城市时不能走先搞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的老路,而应直接建设“科技加金融”的新型城市。记者彭扬 实习记者 欧阳剑环
相关链接:
内蒙古:金融扶贫引“活水” 打赢脱贫攻坚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