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请“洋街长”来治街 打造城市管理的“义乌模式” 奚金燕 摄
浙江义乌请“洋街长”来治街 打造城市管理的“义乌模式”
中新网义乌11月7日电(记者 奚金燕 实习生 胡筱培 通讯员丁美琴)在浙江义乌的长春小区里,遍布着百余家外商开设的餐厅。客人们在街边摆放的桌椅前,聚在一起吃饭、喝咖啡是过去常见的景象。
“洋街长”和执法队员上街巡查 奚金燕 摄
但这充满异域风情的街景背后却产生了商家占道经营的违法行为。由于语言不通,执法人员与外商的沟通很是费劲,执法也成了老大难。而这样的难题在外商云集的义乌并非个例。
为了进一步增进与外商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各种棘手的涉外问题,义乌结合本地实际,在国内首创了“洋街长”治街模式,让外国友人也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四个多月来共解决各类问题100多个,成效初显。
“洋街长”和执法队员上街巡查 奚金燕 摄
“洋街长”上任执法难题迎刃而解
义乌是国内常驻外商最多的县级市,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外商超过40万人次。
庞大的外商群体在促进市场繁荣的同时,也给义乌的城市治理带来新挑战,如何管理外商集聚区成为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洋街长”和执法队员上街巡查 奚金燕 摄
今年6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因地制宜,打破国籍地域边界,在外商聚集较多的工人北路、长春六街等路段,特别邀请了三位外商代表担任“洋街长”,在全国率先推出“洋街长”治街模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巡查发现各类影响所辖道路环境、交通、广告等街面秩序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监督整改。
这三位“洋街长”分别来自阿塞拜疆和哥伦比亚。都在义乌定居经商多年,在外商群体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平时热心公益,和中国人进行日常交流也基本没问题,符合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洋街长”岗位设置的要求。
“洋街长”和执法队员上街巡查 奚金燕 摄
在“洋街长”走上岗位之前,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他们进行了专业的业务培训,通过经验丰富的一线执法人员面对面指导和观看PPT、视频等方式,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应案例分析,让“洋街长”掌握基础业务知识。
来自阿塞拜疆的“洋街长”Asif(阿西福)在长春小区经营一家餐厅。之前他也和其他外商一样,习惯在自家餐厅门外圈一块空地,搭起大帐篷、摆放桌椅招徕同胞前来聚会,为此还受到过执法部门的处罚。
担任“洋街长”后,通过和执法人员一起工作,阿西福逐渐意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规矩,既然来到中国,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
阿西福说,“看到执法人员这么辛苦,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天天在外面劝导整治市容,我很敬佩他们,对他们有了更多的理解,我全力支持和配合他们的工作。”
如今,阿西福除了自己带头不再占道经营,还主动劝导沿街的其他外商守规矩。而外商们也很给阿西福“面子”。他们认为阿西福能担任“洋街长”,不仅是他一个人的骄傲,也是所有外商共同的骄傲,必须要支持。长春小区餐厅占道经营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洋街长”和执法队员上街巡查 奚金燕 摄
义乌模式初见成效城市焕发新气象
“您好,洗车是不能把车停在店门口的,这样不仅影响市容环境,也会影响行人通行的!”来自哥伦比亚的“洋街长”Fabio(法比奥)和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福田大队一中队中队长陈洪平来到长春六街某家汽车美容店,看到店主把车停在店门口,Fabio忙上前去劝导。
“好的,我马上把车开到店里面去洗。”看到“洋面孔”,店主吴林(化名)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老外都遵守中国法律,我们怎么能违法呢,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以后我再也不会在门口洗车了!”
对此,陈洪平深有感触,以前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整治过很多次,但效果总不尽人意,整治之后反复回潮,但现在商户们都很自觉的配合“洋街长”的工作,有些商户还和“洋街长”成了朋友。
“洋街长”们每周至少与相关部门集中巡街一次,并会不定期进行单独巡查。四个多月来,共解决各类问题100多个。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义乌城区多条主干道发生了可喜变化,许多管理难题也都能及时解决。更重要的是,外商们更配合执法部门的管理了,有二十多名外商还主动要求加入街长队伍,在外商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阿西福说,“能够担任街长,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家里人都为我骄傲,他们很支持我的工作,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我越来越喜欢义乌这个城市,想一直留在这里。”(完)
相关链接:
“红糖之乡”义乌土法榨红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