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川宜宾法院不断完善家事审判婚姻家庭考卷制度 将推夕阳卷七年之痒卷再婚卷
制图/孟绍群
“你们的结婚纪念日、你的配偶的生日、家务事怎么分工”……
不久前,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人民法院观音法庭法官王士雨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发出宜宾县法院首份婚姻家庭试卷。这份试卷的出题人是法官,答题人是来法院申请离婚的当事人,分数由夫妻双方自主相互打分,作为法官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参考。
宜宾县法院副院长曾开平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宜宾县法院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方式为夫妻双方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平台,让他们说出心里话,听到对方最真实的声音,客观地审视自己,避免冲动离婚、草率离婚。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接下来,宜宾县法院将在不断完善婚姻家庭试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适用范围,探索针对不同年龄的家事案件当事人,推出夕阳卷、七年之痒卷、再婚卷等。
答卷平复当事人情绪
目前首次也是唯一使用这份试卷的答题人是一对80后夫妻,他们结婚10年,育有一对儿女。女方以丈夫爱打牌屡劝不改,不尽家庭责任,双方无法继续一起生活为由,起诉离婚。
王士雨说:“刚开始,原告情绪激动,坚决要求离婚,被告要求原告给他一次机会,不同意离婚。我也做了大量劝解的工作,但是原告仍坚持要离婚。”
此时,王士雨拿出婚姻家庭试卷,刚开始,二人很好奇,随着深入做题,双方逐渐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认真回忆。
王士雨说:“做好后,我让他们交换打分,他们很认真,情绪更加平静缓和。”
评分后,男方80分,女方86分。
曾开平告诉记者,面对一个离婚纠纷,如果仅通过传统的举证方式掌握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宜宾县法院创新家事审判,成立专门的家事审判团队。审理婚姻家事案件时,对家事调查大胆探索,尝试通过婚姻考试卷这种创新方式,更多了解夫妻双方的婚姻状况、感情基础,婚姻家庭考试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
王士雨告诉记者:“虽然此案最终没有调解成功,但双方冷静多了。判决不准他们离婚后,双方均无异议。”
了解双方婚姻真实状况
宜宾县是百万人口大县,乡镇人民法庭每年审理的案件中,有一半左右是家事案件,而离婚案件又占了很大比例。
王士雨在司法实践中感到,部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是很充分,法官要了解夫妻间真实客观的感情状况较难。他一直在思考,能否通过某种创新方式了解当事人婚姻真实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夫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
“试卷初步做出来后,我和家事审判团队进行了探讨和完善。”王士雨说,通过与同事及一些当事人交流探讨,找到提供婚姻家庭考试卷给当事人“考试”这种形式。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审判实践和对婚姻家庭生活的领悟,归纳提炼出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才有了最初的15道题。
记者看到,试卷分为填空题、简述题和陈述题等题型,满分为100分。其中除了“结婚纪念日、配偶和孩子生日、家务事是怎么分工的”等客观题,也有“陈述对婚姻和家庭现在的想法”等主观题。
据介绍,婚姻家庭考试卷是在离婚案件诉讼调解阶段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进行的,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该试卷则不适用,迅速转入下一个诉讼程序,并不是每个离婚案件当事人一定要做这份试卷。
试卷由当事人完全自主完成,由夫妻双方完全自主相互打分,法官不参与打分和评分。夫妻双方相互评出的分数只是法官获取夫妻感情真实情况、了解感情是否破裂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实体权利判断的标准,更不是确认夫妻感情完全破裂与否的唯一指标。至于夫妻感情是否完全破裂、是否准予离婚,法官将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判定。
王士雨说:“60分以上初步表明当事人对家庭尽到了一定责任,如果双方都在60分以下,则初步表明这段婚姻岌岌可危。”
曾开平说,当事人通过做试卷,可以回忆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他们最美好的回忆,从而认真思考评判自己和对方,更加理性地对待婚姻。
曾开平认为,法官通过原被告答题内容和打分情况,也可以更加直观真实地了解到他们婚姻的基本状况,尽可能挽回一段尚未破裂的婚姻。
邀请相关部门逐渐完善
如何在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推进家事审判改革,更好地服务家庭建设,成为人民法院的一大重要课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全国各地法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总结出财产申报、家事调查、心理疏导等家事审判新机制。
曾开平说,家事审判改革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有益探索,体现的是法治精神,承载的是法院担当,彰显的是法官智慧,将为司法改革提供重要的实践依据。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宜宾县法院积极探索使用了关爱未成年人告知书、赡养父母告诫书以及婚姻家庭考试卷等新举措。
“由于是首份试卷,题目设置肯定有需要完善和提升的方面,特别是在收到众多热心网友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后,宜宾县法院已及时邀请妇联等相关部门对试卷进行讨论分析、逐渐完善。”曾开平说。(记者杨傲多)
相关链接:
四川内江一交警醉驾与4车相撞 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