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河内2015年11月8日电通讯: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乐艳娜 闫建华
“在中国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施工方法、工艺,受益良多,”越南工人黎文团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一名越南境内中国民营企业——华越建筑责任有限公司的员工,黎文团在采访中谈及自己的感受,“中国公司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非常高,尤其注重细节。中国员工不仅施工技术精湛,而且吃苦耐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动力”。
黎文团来自越南北部清化省,父亲早逝,兄弟姐妹多,家庭条件差,早年不得不外出打工,曾到过马来西亚和老挝。因没有专业技术和特长,他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好在外出打工时有幸从中国员工那里学到一些汉语知识,使他得以在2011年回国后加入了华越建筑公司。
华越建筑公司是中国江苏省通州四建集团2003年在越南注册的独资子公司,主营工程承包。
黎文团说:“刚进公司时,我只是带着几个小兄弟在工地绑钢筋,搭模板。由于不懂技术,没有操作技能,工作合格率很低。”
“但几年下来,公司里的中国工人不断关心帮助我和其他越南工人。我已经从一个普通打工仔成长为一个160多人团队的领导。先后参加了几个中国和德国企业的施工,参与了北江云中工业区和永福平川2工业区的建设,工程质量和进度都得到业主的肯定和赞誉,我自己感到很骄傲,”黎文团说。
黎文团用中文对记者说:“自从有了稳定的工作,很多老乡和朋友都知道我们公司待遇较好、工资支付稳定,纷纷找到我带他们一起工作。他们来到公司后,为家里提供经济支持。大家对公司充满了信任与感激,我自己也感到非常荣幸。”
在11月5日至6日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进一步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包括深化贸易合作、加强相互投资,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区合作。同时,还提出加强科技、教育、人文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而目前中越间的产能合作就不仅加深了中越两国经济联系,也成为中越人员之间交流、合作的过程。
在生产电动车的雅迪科技有限公司(越南)的员工食堂里,中国管理人员与越南员工一起就餐,便于了解他们的想法。公司负责人吕刚说:“实现公司管理本地化非常重要。我们毕竟身处另一文化环境,必须学会遵循当地做法。如果拿中国思维来处理越南问题就会造成很多困扰,而换成本地思维就会容易得多。”
雅迪公司内,中越文书写的醒目标语写着:“全员参与管理,才能生产出让顾客满意的产品。”“全员参与”就是实实在在的中越人员交流和本地化。
通过一年多与越南员工的接触,越南北江云中工业区越南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勇智发现,中越两国文化相近、易于沟通,越南员工非常勤劳、能吃苦。
“他们缺少的就是技术,”杨勇智说,“在中国师傅的教导下,经过半年左右,他们就能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现在,员工们纷纷开始学习汉语,已有将近40%的员工熟练掌握了中文。”
相关链接:
中越智库研讨中共十九大暨APEC框架下中越合作
实地感受中越边境线上“经济特区”
中国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建成开园 为中越边境规模最大
“1369生命直通车”为中越民众架起“生命桥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