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天放
据齐鲁壹点报道,前不久,山东师大中建长清湖实验学校接受学生“提案”,设立“无作业日”,每月中的一天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一时成为热点,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10月31日,该校的孩子们度过了首个“无作业日”。“梦想成真”的这一天,多数学生选择阅了读和体育锻炼。
请注意,济南这所小学的“无作业日”是每月一次,不是去年备受关注且仅设在9月20日的“无作业日”。一年一个“无作业日”基本等于白过。而就在11月10日,新华网的一条消息称,南京部分小学“无作业日”真的来了,孩子每周三过一次“无作业日”。面对家长“万一作业被分摊”的担忧,有学校回应称,将调整教学进度,不加重孩子的负担。
其实,“无作业日”并非什么新鲜事,早在2005年,包括上海、河南、江西、湖北、新疆、山西等多省市的教育部门就出台规定,将每年“儿童节”定为小学生“无作业日”。不少地方在除“儿童节”外也设立了“无作业日”。遗憾的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家长流露“‘无作业日’能让孩子上半天课吗”这样的焦虑。而且,各地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并未对执行有严格的约束。因此,“无作业日”最后基本上都成了孩子们的“纸上福利”,还有家长索性让孩子这一天写家长布置的作业。
济南这所学校的小学生在“无作业日”还真做了不少其愿意做的事。孩子们有的做手工、绘画,有的读必读书,有的开展体育锻炼……而无论做什么,孩子们都显得很开心。因此,把更多时间留给孩子自己支配,让其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总比被困在完成作业的烦恼中强多了。也许,一年一天“无作业日”根本不起任何作用,一个月一次倒也不错,而一周一次看似更能给孩子们缓解课业压力。
毫无疑问,小学生在学业上“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写作业,没完没了的作业,令其身心疲惫;作业每天都有,占用了孩子们大部分时间。也许有人说,小孩子放学后,如果不写作业,那学到的知识如何巩固,不写作业岂不是像“熊瞎子掰玉米”?这种说法恐怕站不住脚,也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众所周知,发达国家的小学生就没有多少作业,取而代之的,是开发兴趣,培养心智,动手实践,或培养思考能力等,更注重打好学知识的基础,而非知识的简单积累。而这些孩子长大了反倒不比我们的孩子差,却比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大堆“知识”的孩子更健康、更快乐、更有创造性。
在知识的灌输中,在不停地写作业的压力下,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在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肯定受到制约甚至扼杀,这也是“作业过多”一直被诟病的主要原因。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学不到知识,就是再迟钝的孩子,也不至于最终学不到那些浅显知识,家长不必过度焦虑。一周有一个“无作业日”,让孩子们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或家长和老师帮忙出主意,尊重孩子的意愿干点其他事情,反倒能增强孩子们的想象力甚至创造力,使其更健康、更快乐成长。
可见,设立“无作业日”具有积极意义。“无作业日”确实在为减轻孩子们学业负担着想,即便有一些争议,但初衷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无作业日”也绝非意味着“撒手不管”,孩子毕竟还孩子,需要适当地引导。必须认清的是,仅靠一个“无作业日”就想达到为孩子们减负的目的,未免一厢情愿,必须在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再加把劲才行,如“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如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果不在更大的方面做出必要改变,设多少“无作业日”恐都效果有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