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被称为“网约车新政”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如今刚满一年,但点赞声却少了许多,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有媒体报道,由于一些地方的网约车管理细则在车辆、驾驶员、平台公司等准入条件的限制上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有关专业人士为此投诉举报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前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正在进行调查。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所在,制定、出台还应执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也是现代公共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因此,网约车细则出台一周年之际,在备受各方质疑的情况下,亟待进行“公共政策评估”,尤其是要从政策的合法性(回应涉嫌违法公平审查制度)、公共政策的“公众回应”标准等来评估审视,并对相关细则进行优化改进。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评估既是一个事实判断过程,又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无论是事实判断或者是价值判断,公共政策的生命力必然来自于其合法性,这是一切公共政策必须遵循的原则。当前,网约车细则争议最大就是其涉嫌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该项制度由国务院制定,属于法规层级。
根据2016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政策出台前必须进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没有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为防止行政机关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意见》用列举的方式亮出了18项审查标准,被称为“18不准”,如不得设置不合理和歧视性的准入和退出条件等。
而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6月,至少有91个城市出台了网约车实施细则,但是没有看到一家行政机关主动说明是否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北京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选取77个地级以上城市出台的网约车细则进行了分析,发现普遍存在违背“18不准”的条文,少则违背一两条,多则全部违背。换句话来说,至少有7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网约车细则是在闯政策的红灯。
有专家指出,一些地方网约车细则对户籍、车籍的限制规定就违反了《反垄断法》《劳动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卢梭在理论上最早明确提出“合法性”的概念,他认为,人民的公意是合法性的基础。因此,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自于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接受,“公众回应”标准也是公共政策评估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众回应标准是指,公共政策实施的效应怎样,要以公众的满意度来衡量。例如有多少人表示满意及满意的程度,公众对政策的回应是积极还是消极或是不作回应等等。一些地方网约车细则对车价、车龄、排量、轴距等作出的不合理限制,使得“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重现,实际上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公共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还有: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标准。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应该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生产力发展来提升大多数人利益。二是社会健康发展标准。公共政策应当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以及与环境、资源、发展的关系。由此不难看出,网约车发展应当得到公共政策的支持,而不是限制。
今年9月份,兰州市政府和泉州交通委对实施不到一年的网约车细则进行修改。而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网约车细则这一项公共政策确实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地方网约车细则甚至在合法性上存疑,因此亟需对其全面实施“公共政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修订、优化,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