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望村发现疑似元明年间“复式”窑洞
本报11月14日讯(记者李吉毅)在黄土高原上,土窑洞并不稀罕,可是二层的土窑楼却很少见到。近日,一座保存完好的二层土窑楼在高平市寺庄镇市望村被发现。发现这座土窑楼的是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李俊杰。
今年春天,受高平市寺庄镇政府委托,李俊杰为寺庄镇市望村推荐申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工作做准备,在村里进行传统村落古建筑调查。在市望村西庄上自然村,李俊杰发现一处保存非常完整的土窑楼建筑。
“土窑洞建筑,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比比皆是,并不称奇,但土窑楼却并不多见。”李俊杰解释道:“在单层窑洞的基础上又开凿第二层,成为土窑楼。”在市望村发现的土窑楼称奇之处是:在窑洞之中不仅有楼,而且还有4个里外套间,主窑洞分里外两大间,侧面还有4个里外套间,在套间的过道中间,凿有炊烟灶具等,还有石碾磙子,供生活使用。土窑楼坐西朝东,在窑洞过道南屋,凿壁偷光,又形成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使得土窑楼通风采光非常好。
据市望村村民牛庚诚老人讲,在土窑楼南面,原来还有一座三层土窑楼建筑,是村内牛氏的祖居。可惜的是,这座三层土窑楼在前几年坍塌了,这座土窑楼可能是市望村最古老的民间建筑。
这座二层土窑楼南北长25米,窑洞门宽1.4米,窑洞内宽2.8米,长23米;内有一个储藏室,宽1.8米,长2米;土楼宽2.8米,楼窗高0.8米,宽0.7米,楼上有宽3米的土炕及火炕等。
相传,这座二层土窑楼始建于明末清初。在民国之前是牛福年居住,牛氏后人一直使用到上世纪70年代。
从土窑楼二层木板的陈腐风化程度,并借鉴当地元明砖楼建筑楼板情况分析,李俊杰推测此窑楼应是元明年间的建筑,而窑内所使用的砖瓦,与元明建筑特征基本相符。“窑楼选址考究,选择在一处高层厚土结构的土崖内,冬暖夏凉,避风遮雨,坚固耐用。”李俊杰认为,这座牛氏土窑楼没坍塌的主要原因,与选址土厚层高、土质坚硬有关。
在二层土窑楼附近有牛福年的坟茔,现存《唐故牛府君墓志铭》碑。据碑文记载:“泫氏邑城南八里邑间,祖茔市望村蝴蝶南坡,北枕羊头山,南踩炎帝岭,面扶王屋山,东饮丹水碧透。谷曰帝君之旧,工商俱兴,物阜民足。智者慧眼,择居而拥。牛府君讳震,祖居乡民,官累三转至长子令、潞州别驾……生永徽辛亥(651年),卒于开元丁巳(717年),葬祖茔。”
由此推断,牛氏先人牛震曾在唐玄宗时期任长子县令、潞州别驾。这通墓志铭是30多年前,牛氏后人在整理坍塌的祖茔时移到地面上的。
“这座土窑楼建筑非同寻常,在土窑洞建筑史上别有洞天,是目前晋东南乃至山西现存土窑楼建筑中保存最完整、最奇特、最安全的建筑之一,是此次推荐申报传统村落古建筑中晋城市区的珍贵建筑文化遗产。”李俊杰介绍,今年10月份,国家住建部专家对市望村上报的书面材料进行复核时,看到如此奇巧特别的土窑楼建筑,也感到特别惊喜,认为是土窑建筑中的珍品。
相关链接:
带头“吃亏”的“最美村官”:放弃宅地搬进土窑洞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