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困境逐梦想 体育业内人士谈东京奥运路在何方(下)
奥运金牌大战也是情报大战。与日本由本国体育厅牵头建立体育情报大数据中心相比,我国的情报搜集和分析有些落后。中国摔跤队教练许奎元表示为此头痛不已。他说,中国选手备战东京奥运要针对不同对手进行专门训练,但目前缺乏录像资料,也无专业人士参与,只能自己动手到网上搜索资料和其他教练队员分享。中国射击队也存在类似问题。
中国体操队格外重视情报搜集,有专人负责。叶振南表示,从今年世锦赛表现和中国队获得的信息来看,日本男队的水平在里约奥运会后有了进一步提升,除了在男子团体和个人全能上的传统优势外,日本在跳马和单杠项目上也冒出潜质很高的新人,而日本女队聘请俄罗斯教练后成绩上升很快,喊出冲击女团奖牌的目标,对我们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除了上述问题需要解决外,促进中国竞技体育长远健康发展更需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金牌观。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说,我们反对“唯金牌论”,但不能否定金牌的价值,不能忽视竞技体育崇尚竞争的文化。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认为,淡化金牌并非不要争金夺银,现在有些舆论对竞技体育的目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我们有些运动员的精神境界与国外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备战东京奥运会亟待重新认识“金牌”和“超越自我”的内涵。
权宜、长效措施双管齐下破除奥运危局
目前世界主要体育强国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对奥运金牌都异常重视,客观上对中国在东京奥运会可能获得的奖牌数量造成挤压。要想破除东京奥运危局,专家和体育界人士建议,要使用权宜和长效措施双管齐下,在对策上要打好“组合拳”。
距东京奥运开幕不足三年,“赛事驱动”和“规则研判”应成为备战东京奥运的“非常手段”,要科学安排国际比赛,最大限度通过对抗提升队伍能力。对此,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
此外,还应重视国内重大赛事和奥运会之间的衔接。钟秉枢建议,将全国锦标赛等比赛的成绩与奥运选拔机制相结合,同时探索国家队与地方队之间在赛前选拔、赛中训练、赛时激励、赛后总结等方面形成有机联动。
业内专家认为,在最近两个奥运周期,射击、体操等项目的规则经历过较大变化,对规则的不适应成为射击、体操等队伍在里约奥运会上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即便是乒乓球、跳水这样的传统优势项目,也不断面临规则变化。备战东京奥运,各支队伍需要研究并吃透新规,吃透规则之后,就需要进行针对性训练。
比如,里约奥运会女子4X100米接力预赛,本已出线的中国队因美国队上诉导致重赛结果无缘晋级,这件事情已经给我们发出警示:中国要想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要在尊重和熟悉规则的基础上,学习利用规则,争取权利。
另外,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工作,广交朋友,提升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话语权。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研究规则、顺应规则,更应积极争取成为国际体育组织的领导者,参与规则的修改制定。
叶振南说:“体育活动中我们也要有大国外交的风范。提升国际话语权、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中国体操技术的影响力,这对我们的选手在奥运会等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也非常重要。”
培养优秀的体育外交人才已是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家的体育部门必备任务,日本奥委会下属的国家训练中心,有一门课程叫“国际组织领导人培训营”;在俄罗斯外交学院,还有专门对退役知名运动员进行培训的“体育外交系”。
此外,提升科技、信息保障,加强对手信息收集能力,创新训练手段以及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加强对参赛运动员的保障,也是备战东京奥运会的速效“非常手段”。这点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里约奥运会期间,他们在距离奥运村步行10分钟的地点设置了“多途径服务保障中心”,通过提供综合性、战略性的服务保障,提升运动员大赛临场发挥,帮助运动员获得更多奖牌。
速效“非常手段”也许可以立竿见影,但是从长远来看,正在修炼“内力”的中国竞技体育更需要长效机制建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运动员和教练员普遍斗志昂扬,但在备战措施、人才选拔、教练遴选、整体规划等方面仍存在着困惑和迷茫。
回忆国家队在历届奥运会的起起伏伏,叶振南表示,汉城、雅典和里约奥运会的失利“并非对手打败了我们”,而是我们队伍“在训练、管理和决策方面出现了问题。”他说:“中国队在今年世锦赛的表现提振了我们打好东京奥运会的信心。我希望有关方面能尽快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国家队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理顺关系。”
执笔记者:刘阳、周畅 参与记者:江红、马邦杰、张荣锋、林德韧、刘旸、张逸飞
相关链接:
年过半百李连杰:一个武术运动员的奥运梦
西甲助力中国足球教育,携奥运冠军马林访福州
德国公开赛男乒最强阵容全军覆没 奥运备战敲响警钟
东京将2020年奥运设施建设经费削减24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