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套传销“马甲”防不胜防 学生须慧眼识别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4月,银监会再次发出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禁止向未满十八周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为此,校园贷不得不低调“潜伏”,套上各种形式的“马甲”,大家仍需警惕。
广州某高校的大学生韩某日前报了线上的一家英文辅导机构的课程。学费虽然过万元,不过,该机构号称零门槛,无压力还款,只需要提供相应资料,审核通过后,按照合同还款就可以了。当韩某发现这个培训课程不太适合自己,打算退出时,问题就来了。
韩某告诉记者,“这算一种贷款,只是他们不是用你的信用卡,你还是要一期一期还,就算你不想学了,他们会各种拖着你、逼着你要交,因这个款是你贷的。”
目前,韩某已经报警。同时这个事件,也引起广州市互金协会的警觉。该协会最近正摸查新一轮涉及校园的互联网金融纠纷情况,准备向公安机关报备。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指出,“特别是一些打着各种各样旗号的幌子,包括互联网金融等,几个人凑在一起,去做QQ营销,给大学生放贷,这一块危害比较大。”
在安徽合肥,7月以来,陆续有多名在校学生报案,称一家通信公司以招聘代理为名,诱使他们签订协议。之后,公司又以帮公司刷单可以获得更高提成为由,骗取他们使用本人的身份信息,在“分期乐”平台贷款购买高端品牌手机。手机归公司所有、贷款由公司还款,学生每购买一部手机可以获得相应提成。对于一心想做兼职的学生来说,这似乎是个没什么风险的事情。然而,公司在还了几期贷款之后便消失了,他们也因此收到了网贷平台的催款通知。不久后,警方将犯罪嫌疑人汪某某等抓获归案。据其供述,因为做生意失败资金亏空,便谋划并实施了骗取学生的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万喆表示,学生在贷款或参与有可能涉及到贷款的事件前,首先要认清中介机构是否具备资质,“比如说培训机构,你向他交不起一次性付款的钱,但他可以找一个中介机构,你还是可以从银行贷款,最后钱到他那,但中介机构是银行,是有资质的、可以贷款的金融机构,在网上就比较复杂了,它是不是具有资质?如果没有,那银监会就应该管了。”
记者梳理发现,校园贷的“马甲”有很多形式。比如,利用学生和熟人之间感情,借用学生或熟人的身份信息在网贷平台实施贷款或消费。以“同门师兄师姐”或者校友的身份,在校园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社交媒体获得学生信任,以可以帮助其找工作或者无息贷款为由,骗取学生的身份证等证件,利用其身份信息在网络信贷平台上进行贷款。以帮学生找工作或者是利用其身份信息贷款后进行投资,受害人可以分到一定比例的红利等理由,以此诱惑学生上当受骗。
央视评论员刘戈认为,不少校园贷已经走向畸形。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信贷过程,有的是传销,用传销的方式发展下线,用新的贷款者为上一层还款,我们国家的法律不支持高利贷,但他们会用一些方法规避,最终学生会陷入利滚利的泥潭中。
对此,有关专家和教育领域人士认为还需疏堵结合:一方面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其对各种形式校园贷的辨别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合理的资金需求,也应通过正规渠道予以适当满足,“传统的银行有较强的风险控制系统,比如想谈恋爱、想买新手机,什么抵押、信用都没有,就想去申请,你是申请不到的,管得比较严,我认为有个正规的中介机构,比如有个银行,这是很重要的。”
相关链接:
广西南宁抓获传销人员230人 “老总”级人员达68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