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记者与重庆和成都的跑圈相关人士确认:在19日进行的2017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中,一位33岁的男性跑者在19公里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最终抢救无效身亡。事实上,这已经是2017年有媒体报道的第三起马拉松猝死悲剧。根据中国田协的相关数据统计,在近三年时间里,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已经有超过16人猝死,这些参赛者均是跑步中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澎湃新闻11月20日)
马拉松又现猝死事件!而此类悲剧事件,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数起。面对如此之多的悲剧,如何防范或是避免悲剧的发生,已是一道社会性难题。
有网友将马拉松猝死归咎于参赛者对于自身体质和体能的过度自信,归咎于个体对超负荷运动以及马拉松运动常识的匮乏,尤其是在参赛过程中对于心律的失控……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这么多起猝死事件背后的社会性因素。
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是,马拉松运动在我国各地都已经全面开花。前段时间,田管中心主任杜兆才透露,2016年在中国田协的注册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共328场,其中中国田协参与共同主办的122场,超过280万人次参加。有人预测,2017年马拉松赛事将超过500场。当然了,横向对比来看,我国马拉松场次可能仍然落后于欧美几个真正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但是,马拉松赛事在我国迅速扩张的速度已然惊人。而且,规模如此之大,参与人数如此之多,难免不可控的情况可能出现。
马拉松的火热,至少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动。一是运营商、举办方的巨大经济利益,有报道显示,马拉松运营商的毛利高达6成,这与马拉松比赛不需要新建专业体育场以及低门槛化的准入条件有关;二是动辄万人以上的马拉松比赛,也是地方政府宣传本地形象的重要方式;三是马拉松比赛带动GDP的效果远远超乎想象,跑步用的专业装备、计步或运动APP、外地运动员的住宿和餐饮,都会对地方带来超乎想象的收入。既出形象,又能带动GDP,马拉松赛事自然会在各地开足马力全速前进。
马拉松项目的快速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进步。但是,国人的体质提升、体能充电可未必能很快适应这马拉松的快速发展节奏,尤其是类似于这种“冲刺跑”的发展模式,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将不可控制。作为一项奥运项目,马拉松发展到我国并普及到各个城市,显然是好事,但是,现在跑得快的仅仅是这项运动和赛事本身,而不是国人的体质、体能以及对于相关运动知识的运用。
其实,全民体育、全民健身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当整个社会的人拥有足够多的健身广场、足量多的休闲健身时间、足够强健的体魄和足量多的体能之后,“万人跑马拉松”等项目才会有实施并圆满完成的社会性基础,参赛的运动员才有可能全程高能地跑下马拉松而无大恙。
王传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