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 白佳丽
每晚9点至11点,在横亘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市拉斯奎镇库勒来克村里,阶梯教室灯火通明,书声琅琅,400多名村民带着课本和文具,像孩子一样认真地学习着。
“嘴巴嘴巴在哪里?”
“嘴巴嘴巴在这里!”
今年3月1日,曾经红火的夜校在库勒来克村再次开课,从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到个人素质提升,再到专业技术培训,村民们开玩笑说,上完夜校的自己是“升级版”。夜校在相对欠发达的库勒来克村成为村民拓展眼界的渠道。
自治区审计厅驻库勒来克村工作队队员迪丽努尔·甫拉提介绍,每天晚上9点到10点,和田地区统一进行国家通用语言远程授课,10点到11点自治区审计厅驻村“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加授1小时课程。“我们用最易懂的方式,采取情景对话、游戏互动等介绍知识。”迪丽努尔说。
起初每晚只有十来个人的课堂,现在已经扩大至400人,读书声日渐响亮。“首先就是要学好汉语,这样我才能去考成人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护士,那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我没有旷过一天课,我要走出农村。”村民美合日班·买买提艾麦尔说,她从开班之初就跟着自治区驻村工作队上课,最初一句话都不懂,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和书写。
新疆有众多民族,在一些农牧区和偏远山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农民不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随着发展的需要,打通语言壁垒,成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步”。今年起,自治区在天山南北推行农民夜校,利用农忙之余的闲暇时间提升农民技能,寻求更多的致富机会。像库勒来克村这样的农民夜校,现在已经遍布新疆各个村镇。
在500公里外的新疆喀什市阿克喀什乡库木麦勒村里,派孜拉·吐尔逊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用“网路”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销往各地。“现在做农村电商,生意非常好,村上的人羡慕,都去夜校学习汉语来操作电脑。”派孜拉说。
不久前和田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模拟考试中,库勒来克村408名村民参加了考试,358个村民顺利通过。“我觉得我给村民们教的不仅是语言,而是打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为了他们今后掌握新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一起脱贫攻坚的新征程。”迪丽努尔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