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宁11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 邓万里
“以前在牧区放羊,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到村里的服装加工厂上班,一个月就可以拿到2000多块,还不用整日风吹日晒。”蒙古族女孩才让卓玛说。
卓玛的家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这里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加之近年畜牧业发展瓶颈制约突显,牧民生活困难。
“草原上地广人稀,最远的地方离集镇有40多公里,没通路、没通电,赶一次集得走2个多小时,生病经常是挖草药吃。”讲起过去的艰苦生活,卓玛记忆犹新。
2015年的数据显示,荷日恒村252户1162人中,贫困户达到61户22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人均收入仅2515元。
近年来,青海全面建立扶贫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力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产业发展体系。这个县制定了精细的发展产业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对16个贫困村评审确定了22项重点扶持产业发展项目,每村安排发展特色产业扶持资金280万元,用来增强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及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能力。
依托产业扶持资金,荷日恒村因人因户施策,通过易地搬迁对61户贫困户从边远牧区搬迁到集镇,并确定特色产业脱贫132人,劳务输出脱贫23人,生态保护脱贫11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62人……
以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础,荷日恒村每户入股生产母羊2只,折合股金2000元,合计入股资金47.6万元,流转草场0.1万公顷,在农牧部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欧拉羊繁育基地,并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人在基地负责放牧。
为了延长产业链,通过整合各级各类扶贫资金,荷日恒村又建成了畜产品加工厂、小型冷库、汽车修理中心、民族服装加工厂等村集体项目。
那日宗民族服饰厂是村里效益较好的扶贫项目,厂长扎西尖措说,厂里的20多位工人都是村里的贫困户,经过前期培训后全部上岗,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同时年底的时候还有近1万元的分红资金。
“速度快的话,我一天能够制作完成一套马鞍,我们的生意也不错,制作好的马鞍和服饰都能卖出去。”卓玛说。
2016年,荷日恒村全村分红资金达48万元,加上劳务收入和各类生态补贴,人均收入提高到了6000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今年底全村预计可分红上百万元。
村民多尔杰家,过去在牧区就靠十几头羊,一年纯收入仅几千元。如今,他家既可拿到村里的分红资金,自己帮合作社放羊一个月有1500元的工资,儿子当上了草原管护员,一个月还可以领到1800元的岗位工资,一家人的生活有了新奔头。
“虽然我们已经摘帽了,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提升,未来我们将立足生态畜牧业,做冷鲜牛羊肉分割包装、酥油酸奶的精包装,把相关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群众奔小康。”荷日恒村驻村第一书记张立成说。
相关链接:
青海西宁首个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