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多个家暴庇护场所遇冷,设施齐全无人住,而去年,我省有400多例受家暴者。
海口市救助站成立的家庭暴力庇护室
家暴庇护室干净整洁设施齐全
近年来,随着家庭暴力案例的不断增加,反家庭暴力逐渐被社会关注。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正式实施,规定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记者了解到,海南省救助管理站和海口市救助管理站,也分别设立了家庭暴力庇护室,然而,前往寻求庇护的人却寥寥无几。那么,究竟是家暴情况减少了还是庇护所鲜有人知?昨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现状
庇护场所设施齐全,却鲜有人来
海南省救助站:去年接收2个受家暴妇女,今年一个没有
2007年,由海南省妇联、民政厅和(海南省)救助管理站联合创建的家暴庇护中心宣布成立,该中心也是我省首家为受家暴的妇女儿童提供的庇护场所。昨日,记者来到海南省救助站,妇女区内有多个房间,每间房内有4张床,还有活动室、心理辅导室等配套房间,然而却没看到有人住。
救助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成立以来,前来寻求庇护的受家暴妇女并不多,“前几年每年有三四个,去年有两个,今年至今一个都没有。”除了海南省救助站,海口部分单位也设有反家暴庇护场所,但记者走访发现,情况和省救助站的庇护所相似,都比较冷清。“我们在琼山区设有一个家暴妇女庇护场所,但至今好像都没有接收到受家暴者。”省妇联相关工作人员说。
海口市救助站:去年全省有400多例家暴,仅接收了1例
记者在海口市救助管理站看到,家庭暴力庇护室内放置有两张床,床上用品干净整齐,电视、柜子、空调样样齐全。“考虑到有人可能携子入住,所以特意安排了两张床。”工作人员说。
据海口市救助管理站业务室主任王娟介绍,2016年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后,海南省妇联召开了相关会议,“会后我们马上腾出了一间房,收拾过后便正式挂牌运营。”然而,家庭暴力庇护室的设立,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很多叫好声,可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
“家庭暴力庇护室运营至今,共接收了4例救助对象,今年接收了3例,都是女方被家暴。去年我省有400多例受家暴案例,但来这里的就只有一例,还是太少了。”王娟说。
案例
长期遭家暴,她带3子女两次“投奔”庇护室
5月份,海口市救助管理站家庭暴力庇护室,迎来了今年的第一个受救助对象,一位40多岁的贵州籍女士——张华(化名)。长期遭受家暴,张华忍无可忍,申请法律援助后,还向法院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在这期间,张华带着3个娃,“投奔”海口市救助管理站。
“她刚来时,眼角还有明显淤青,3个孩子都十分内向,低头不语。”王娟回忆,当时张华特别担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家暴影响,一个多月后保护令通过审批,她便带领3个孩子离开了救助站,“可没想到,孩子的父亲再次找到张华,一气之下又暴打了她。无奈下,母子4人再次返回救助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后来张华和丈夫办理了离婚证,也处理了子女的抚养问题。为了彻底摆脱丈夫,张华便带着两个女儿回了贵州老家。”
王娟告诉记者,法院将男孩判给了男方,后来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前往孩子就读的学校进行了走访,“从孩子的行为表现可以看出,他终于回归了正常生活。”这也让海口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心安定了下来。
调查
家暴六成由外遇引起,女性多没有独立经济能力
“一般来这里的人,都不是第一次遭家暴,如果不是忍无可忍,没人愿意来。”省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接收过最严重的一例,是在2016年的夏天,“派出所送过来时,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后背全是被抓打的痕迹。听说是因为怀疑丈夫有外遇,两人吵了起来。”
工作人员说,女子到达庇护中心后,工作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并给她做心理疏导,帮忙联系社区和妇联的工作人员,“大概住了三天,他老公就把她接走了。”
从所接收的受家暴女性身上,省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共性,“基本上都是派出所送过来的,年龄在30岁左右,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她们要么性格比较极端,要么是精神有些问题,且大多生活在农村,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
海南省妇联调查发现,发生家暴的原因多样,六七成是因为配偶有外遇,其它则是因为丈夫赌博、吸毒、没有生男孩、经济困难、家务问题等。而海口妇联的调查报告显示,因酗酒、吸毒等恶习,导致配偶不满引发的争吵、家暴的约占两成;因性格暴躁、天生暴力倾向、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感情交流障碍等引发家暴的约占两成。
原因
庇护场所知晓度低,多数人遭家暴首先会找派出所
据媒体报道,2015年一组数据显示,我国2.7亿个家庭,24.7%的家庭存在家暴,平均每7.4秒就有一个女人被丈夫打。在这样一组数据前,为何维护妇女权益的庇护场所还沦为“冷衙门”呢?
省救助站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权益意识和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对于家暴更多的是用法律进行反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暴的发生;另一方面,有些家暴虽然发生了,但由于某些原因的限制,使得女性不愿去寻求庇护,“有些人‘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仍根深蒂固,不愿让外人知道自己的遭遇;有些人则认为家暴是‘夫妻摩擦’,没必要搞出大动静;还有一些人考虑到家庭稳定和孩子的成长等等。”
“目前一些家暴庇护场所并没有发挥到最大的作用。比如我们这里,位置比较偏,很多人想来嫌远,还有一些庇护站,心理疏导和照顾的人员配备不足,很难提供好的服务。”省救助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受暴者,在遭受家暴后首先想到的,是去派出所,然后再由派出所送到相关庇护站,“如果庇护站能深入社区,更贴近群众,可能会给受暴者带来更大的勇气。”
反思
传统观念影响受暴者寻求庇护,呼吁大家提高维权意识
目前,海口市救助站家庭暴力庇护室接受的受家暴人群,与每年全省遭受家暴的人群,在数量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王娟介绍,维权意识淡薄,来庇护所的人自然少之又少,“本地一些女性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仍然以家庭为中心,‘家丑不可外扬’,让许多人宁愿长期隐忍,也不愿将实情讲出来;其次,夫妻感情很难捉摸,但暴力倾向却具有反复性。许多女性遭受家暴后,经过时间的‘疗伤’,加上对方赔礼道歉,很多人会选择原谅。”
王娟说,“去年一例,今年3例,说明数据还是在不断增加的。”王娟告诉记者,随着反家暴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人们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以后家暴庇护室的接待人数,定会有所增加。
王娟最后表示,目前,海口市救助管理站仅设立了一间家庭暴力庇护室,下一步,将在完善接待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充家庭暴力庇护室的设施设备,争取为更多的人提供庇护的港湾。
相关链接:
反家暴报警数量上升 遇家暴请第一时间报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