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名故事系列报道3
编者按
一个地名、一份乡愁。沉淀在地名中的故事,正是窥探当地历史文化的万花筒……城市变迁的步履匆匆,街道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老街的文化积淀却如陈年佳酿,历久弥新,韵味正浓。关于老街的故事,你一定好奇。那么,就跟着记者的脚步,一起探访老街的前世今生、地名渊源。
复兴街骑楼。
复兴街骑楼。
在海南西部重镇——儋州,有这么一条老街,可与海口骑楼老街相“媲美”,街道是青石板铺砌而成,两旁的骑楼建筑群古色古香。在海南西部,这样的骑楼老街并不多见。它便是来自中和古镇的老街——复兴街。近百年的复兴老街,如今商铺仍旧鳞次栉比。而这条始建于1923年的老街,沉淀着些许往事。
千年古镇街道寄托乡人期望
中和镇,是海南西部的古镇,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隋朝的冼夫人“亲披甲,乘介马,张锦伞,领毂骑”到海南巡抚,在此留下足迹;宋代苏东坡谪居儋州,与老书生在此“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看到“屠沽纷然”。对于儋州人来说,家乡的骄傲和繁华闪耀在史册中。
街上,世代在此经营的市民李可贞说,老街是在1920年中和镇一场大火后,由当时的政府规划建设起来的,始建于1923年,逃难回来的乡人,在废墟上重新规划家园,于是有了这条“复兴街”,街道的命名寄托着乡人的期望。
复兴街街景。
风景如画
骑楼建筑灰雕惟妙惟肖
漫步老街,仿佛触摸历史脉络。整条街道石板铺路,两侧均为骑楼建筑,且整条街上的骑楼第一层高度都是统一的,当地人称“一线街”。
街道两旁的骑楼采用南洋建筑风格,体现中西合璧的特色。骑楼上的灰雕图案十分精美,尤其以镂空纹样灰雕居多。临街建筑立面图案丰富多彩,骑楼外墙还保留着当年商号的“招牌”,如“保生堂”、“成记栈”等。现存的灰雕以松、鹤、麒麟、八卦等中国传统图案和纹样为主。窗户多用西式造型,线条正方,花纹简练。骑楼的廊柱呈四方体。这般美景,犹如行走在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中。
商铺林立
解放前曾是儋州经济中心
“广祥隆”、“广生号”、“成记栈”、“大裕昌”……这些老商铺,至今依旧存在。他们传承的手工艺,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故事。
复兴街是十分繁华的商业街。据民国《儋县志》记载:“城民于民十二(即1923年)陆续恢复宅舍、商店、庙宇,已达十之七八。商店共一百六十间左右,商业较前尤盛。”沿街满是商店、药店、银器店、镶牙店、照相馆、饮食店。铺号镌刻在骑楼外立面上。铺号的书体千姿百态。一街的铺号荟萃百种书法艺术,它们究竟出自哪几位书法家之手,已无法考查。
自小在老街长大的张和林告诉记者,他记忆中最难忘的,便是隔天一次的“市日”:这天,四面八方的村民挑着自家生产的稻谷、番薯、花生、绿豆、黄豆、芝麻、蔗糖等,沿街摆卖。卖货的,购物的,讨价还价的,交汇成一首集市交响曲,好不热闹。
张和林介绍,银器店、镶牙店也是复兴街的一个亮点。如今尽管各大医院牙科设备先进,但是各地牙病者还纷纷慕名来镶牙,可见大家对这一手艺的认可。老街上,汤师傅的银器加工手艺远近闻名,儿女满月、老人过寿、婚娶,总少不了要到这里来挑选漂亮的银器。
文物保护
骑楼老街正被修复
然而,在历史的沉浮中,老街也曾遭到些“变故”。改革开放,复兴街的居民钱袋鼓起来,已不满足居住“旧房”。古镇人开始向往都市人的生活,有人悄悄地拆了骑楼,改建成时髦的楼房。城市化的进展中,老街的历史该如何保存,亦成了面临的迫切问题。
目前,“创新古镇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把中和镇打造成全国文化旅游名镇”,成了儋州市打出的抢救骑楼老街的一记重拳。这无疑像春雨滋润干枯的田野,给关注保护古镇骑楼的人们带来希望。目前,政府正在对复兴街进行全面的保护与修复。人们期盼看到的复兴老街景,将指日可待。
(注:海南地名故事系列报道资料来源:海南省民政厅、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海南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
相关链接:
鼓励推介传统工艺品 海口骑楼老街将建传统工艺传习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