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文,明确从2018年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开阶段,这标志着一项全新的、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式建立。
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文件,《规定》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简单来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对生态保护为考核指标的审计,由此检验“为官一任,保护一方”的责任体系有无得到落实。审计的结论辅以刚性的问责,会像离任经济审计那样规范决策者、主政者的行为,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让生态保护的各项措施得到落实。至少,无论是在产业规划,还是在对污染的治理上,断然不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主观故意,更不会“只要我走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短视。
以甘肃省祁连山系列环境污染案为例,祁连山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护生态环境,然而即便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到2016年多次批示下,当地政府部门依然消极应对而不作为,导致局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假若有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辅助去发现问题,则可能形成震慑效应。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实行的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大量事实证明,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事件,跟地方主政者的发展思路和价值取向有密切的关系。若是其重视生态保护并严守红线,会从决策、规划、监管上自觉履行责任,向造成环境污染的人和事“说不”,反之则会向环境要效益要红利,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从而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失守。领导干部是否重视环境和生态保护,坚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淘汰产能和产业规划上,也有着鲜明的态度,并造成了区域生态上的巨大差异。
实现绿色发展,就必须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并实现生态优先。如何将各级地方主政者从单纯追求GDP数值,向绿色环保方向转型,由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离不开考核制度的构建与功能发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把这一导向落到实处,离不开制度的构建和机制的补强,离不开制度促进下的思路转变和价值调整。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落实这一愿景的制度性安排。出台具体的实施规定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操作”的制度困境,也意味着此项制度设计已然从设想落到了实处。
在长期的路径依赖之下,单纯靠某项制度无以做到一蹴而就,并在短期内就解决一切问题。实现既有局面的破题,就必须立足于现实而做到对症下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键,本质上还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命题,只有让权力心存敬畏并恪守底线,生态建设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无论是历史的经验,还是现实的教训,都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以更具有操作性、控制性、合理性的配套措施,比如责任倒查、终生追究和责权一体等制度,并辅以刚性的问责和考核办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才会成为确保“生态优先”的利器。(堂吉伟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