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解忧杂货店”
在马山县加方乡加让小学,有一间不一般的“杂货店”。店里没有零食和玩具,却是孩子们的神往之地——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收获喜悦、视野和友情。这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老师黄长德发起的“解忧杂货店”。
毕业于南开大学的东北小伙黄长德,在加让小学已成坐标。他个子高出周围人一大截,且身上“时常挂着几只小猴子”。一口迥异于当地乡音的普通话,在课堂、操场、学生宿舍里传递着欢笑。
他带着支教的美好愿望而来,却遭遇了当地学情的闷头一棒。和广西很多乡村一样,加让小学也有不少留守儿童,他们往往敏感、倔强而脆弱。2016年10月刚到学校不久,黄长德就领教了这些孩子的抗拒,难沟通、难管理。“你批评他们不搭理,你和他谈心他自我封闭,你再多说几句他就扑簌扑簌掉眼泪。反正就是一句话不说。”
黄长德开始琢磨怎么让他们打开心扉。“其实这些孩子有很多小心思,关键是要找到他们愿意开口交流的对象。”于是,他开始鼓励孩子们给外界写信,告诉他们可以打开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孩子们很新奇。
给谁写呢?黄长德先从大学同学、好友入手,后来又通过微信公众号征集了更多的人:有的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其他地区的老师,有的是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大学生、白领、社工。黄长德要求很简单:回信及时,要用心回答,使用当地具有人文特色的明信片。至于孩子们寄信的费用,他通过微信打赏解决了。
孩子们在信件里向大哥哥大姐姐倾诉烦恼,分享生活,畅谈理想,还问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几周之后,开始陆续收到远方的回信,乡里邮递员几乎天天往学校送信。外面的世界让孩子们期盼、让他们欢乐、让他们平静,“解忧杂货店”给他们和山外的世界建立起联系,帮助其了解更广阔的天地。
四年级学生家长何音告诉记者,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自己女儿以前内向、胆小,遇事总往后退缩。通过“解忧杂货店”往外面写了几次信之后,明显感觉胆子大了很多,话也多了。“以前作文写不了两句话,天天问家长。现在能写满一页纸了。”何音说。
到现在,黄长德的“解忧杂货店”一共有100多名学生参与,并已传播到其他支教学校。在这家小店,孩子感受到被倾听、被关注,也得到了成长和陪伴。
相关链接:
志愿者老师签约 支教海口乡村小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