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约有200家中小博物馆独立运营境地尴尬
京津冀中小博物馆尝试联合办展
近日,京津冀5家中小博物馆的“明星”文物化身为卡通形象 “登上”北京正阳门,总结了近两年来京津冀中小博物馆在“合纵连横”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此外,由京津冀10余家中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燕国达人主题游”也作为一个新产品推出。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京津冀地区有200余家各类中小博物馆,但由于地理位置分散、文物少、知名度低、观众不足等问题,独立经营面临很大的窘境。而“合纵连横”成为中小博物馆生存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中小博物馆也有“明星”文物
在此次展览上,很多观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些中小博物馆。
出自于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简称西周馆)的“牛头鬲”,周身采用七个牛头做装饰,构思独特,造型以高浮雕修饰,在西周早期青铜器中较为少见。很多观众听说过西周燕国外交家伯矩,但没有见过这个历史名人的“鬲”,更不知道这个牛头鬲出自西周馆。
同样,于1966年出土的铜铺首是目前所见我国最大的战国时期铜铺首,为兽首衔环造型,兽首主体为饕餮,此燕国代表性器物出自于河北的一家小博物馆——易县博物馆。
目前,京津冀地区约有200家以上的中小博物馆,此次参展的中小博物馆中,还有以展示老北京历史文化和博物馆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正阳门博物馆;藏有近20万件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的天津博物馆;以展示廊坊6000年历史文化为主的廊坊博物馆;诉说易水之滨8000年人类文明历史的易县博物馆……这些中小博物馆,虽不如国家大型综合类博物馆“藏品多、知名度高”,但都有自己的“明星”文物。
京津冀各家中小博物馆就像是一个个散落在燕赵大地上的文化明珠,虽有独特历史价值,但因为是“地方特色”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并不多。
在这次展览中,以汽车文化为特色的北京汽车博物馆;以世界电话通讯史为特色的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以彩陶瓦当为特色的古陶文明博物馆等“主题博物馆”也加入进来。虽各有特色,但很多中小博物馆每年的观众量几乎不及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的十分之一。
独立运营境地尴尬有些冬季没钱取暖
虽然放在一起看,各个博物馆各有千秋。但每个博物馆在独立办展时,则处于“资金缺、文物少、知名度低、观众不足”的尴尬境地。
与“国字头”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相比,“资金缺”已经成为中小博物馆普遍面临的问题。据了解,很多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每年的运营经费都在七八千万左右,有些国字头博物馆则有一两个亿甚至更多的资金保障。而中小博物馆则不得不面对每年将近百万元的运营经费,别说没有文物征集或修缮经费,有些县级博物馆甚至没钱支付冬季供暖费。
除了资金缺,很多中小博物馆还面临“文物少、知名度低”等问题。地处北京房山区的西周馆就是一个例子,即便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北京城的发源地,“但因为是 ‘遗址类博物馆’,文物稀少,再加上位置偏远,每年来参观的人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西周馆办公室主任刘海明感慨地说。
“中小博物馆之所以小,除了场馆面积小,还因为文物也不多。”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介绍说,由于一些精品文物都集中在省级博物馆中,这些中小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屈指可数。同样,易县博物馆,因为目前仍处于试开放阶段,知名度同样不高。廊坊博物馆则因为文物以“廊坊历史”为主,相对来说“比较小众”,观众量也难以突破。
“合纵连横”共讲“燕国故事”
没有珍贵文物,没有足够资金,没有大博物馆的社会名气,大型博物馆“从1到n”的规模化办展路线,在中小博物馆这里是走不通的。想要提供更多展览、吸引更多观众,中小博物馆只能尝试“以展览换展览”的交换方式,增加展览次数。
2015年西周馆与京津冀精品文物展同台办展,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当时任西周馆馆长,他通过“借助展板、视频、场景等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一个月内吸引了3万多游客,接近西周馆一年的接待量。从那时起,关战修决定“游说”京津冀各中小博物馆,以共同的历史主题将各馆展览串联起来,使京津冀博物馆形成系列历史文化展。
京津冀自古以来就有“合纵连横”的地缘政治与合作传统,借着“协同发展”的东风,三地中小博物馆“共建合作主题”、“共讲燕国故事”,各馆自选一件“明星”文物,依据文化元素,拟人化设计成卡通代言人——“燕国达人”,并联合开展“燕国达人主题游”活动。每一个热爱燕国历史的观众,都可以自愿加入“燕国达人主题游”活动,沿博物馆路线开展“游学”、“研学”活动。
在同一个主题故事下,观众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之间互相转、互相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展览的故事性与趣味性,这种合作形式就好似现代版的“合纵连横”。关战修认为,“燕国历史故事”是一条文化丝线,把散落在燕赵大地的博物馆明珠穿成一条文化项链,使其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价值陡然提升。这种跨地域的品牌合作,以共享模式填补了文博界的空白。(文/本报记者刘婧)
相关链接:
西气东输中靖联络线成功投产 保障京津冀等区域供气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