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多个省份的高校在公示受资助学生信息时,存在泄露学生个人信息的情况,甚至敏感信息,学生的“姓名、籍贯、性别、年龄,还有最关键的身份证号,这些个人信息都可以在学校官网上看到”,受资助学生变得像一个“透明人”。这样的做法让受资助学生感到既不满又屈辱。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强烈反响,甚至惊动了教育部。
高校公示受资助学生信息,这样做妥不妥当?我想,这事应当从两方面来看待。
一方面,的确如网上一些评论所说,受资助的大学生是否过于自卑、过于敏感?难道被人知道贫困有那么丢脸吗?正如网友所说,美国总统林肯小时候连算术书都买不起,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也是在贫困家庭中长大,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爱迪生从小家里很贫穷。正因为贫穷,让他们经历了各种磨练,给了他们一股无穷的动力。但如今一些贫困家庭出身的孩子,往往很介意头顶上是否被戴上“贫困”的帽子,从而无法树立起正确的贫困观。实际上对待这类公示,只要不涉及侵犯隐私,真不妨泰然处之。任何的贫困都是暂时的,人生只要努力,他日都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马云。
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做法是否恰当真值得探讨。虽然将受助学生的信息公开,一是根据制度流程,二是为了保证救助资金使用的公平及监督需要。因为不公示的话,谁知道助学金是否被关系户霸占呢?但姓名、年级可以公示,可身份证、银行卡等私人的信息,怎能随便公示呢?这可是别人的隐私。正如安徽某高校的受助学生胡婷所担忧的,身份证号等受资助学生的信息被挂在学校的展板上,“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后果可能很严重。比如,‘黄牛’拿我的身份信息囤票、在一些不良网站上注册。”
必要的公示是对的,但是也应注意保护受助学生的隐私,让他们有尊严学习和生活。问题是如今一些公示简直是变了味。比如,在一些学校的公示名单的“证件名称”一栏里,显示哪些学生是单亲家庭、哪些学生家中有残疾人等等,这些信息有必要让每个人都知道吗?评定小组的人将这些信息作为评定参考不就可以了吗?江西某高校学生刘威回忆,申请时班里还要组织申请的同学进行演讲,讲讲自己申请助学金的原因、申请到助学金后如何回报社会等问题,辅导员再参考同学的意见,决定获得助学金的人选。这种演讲,“说白了就是比惨,名额就那么多,僧多粥少,大家都想拿到钱,一个个在演讲时恨不得声泪俱下。”他现在回想起来都很尴尬,尊严何在?
所以公示要处理好公正透明与保护隐私与尊严之间的矛盾,如何探索适合的方式方法,需要学校、受资助学生、社会大环境共同努力讨论探索。公示让人知道谁谁谁是贫困户并不重要,但保护好被资助人的隐私,是必要的尊重。(项向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