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痴情守护红树林东寨港—生态和谐美丽的家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的主河道。记者 石中华 通讯员 冯尔辉 摄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等美称,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19科36种、占全国的97%,鸟类212种、软体动物115种、鱼类160种、虾蟹等甲壳类动物70多种,是物种的基因和资源的宝库,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黄嘴白鹭。记者 罗津 摄
红树碧波水连天。多年来,海口多措并举推动东寨港保护与修复,并取得卓有成效,红树林面积逐年扩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消失7年后重回东寨港……如今,海口民众诗意般与它共栖共荣,一个湿地生态文明高地正在海上丝绸之路崛起。
严格管护
现有资源
让红树林免
受外界干扰
毁林占地、非法猎捕、违法开发建设等对红树林的破坏极为严重,为防止这些行为的发生,我市从2016年开始了保护区边界围网建设工作,切断了外界对保护区资源的干扰与破坏;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学设计巡护线路,开展不定时不定点巡护巡查,及时发现制止破坏保护区资源行为,今年共巡护巡查次数2846人次;对鸟类、昆虫、河流水质、土壤、红树林生态因子等实施动态监测,今年来共监测次数2042人次;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开展专项行动,对破坏保护区资源的乱捕滥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今年,海口市还开展保护区“2017年绿盾专项行动”,对环保部通过遥感监测所列保护区内114个疑似点位逐一核实排查。同时,大力开展红树林采种育苗工作,仅2016年就采摘各类红树林种子3200多斤,培育正红树、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等各类红树林苗木29.8万多株;并聘请业内有关专家对红树林种质资源圃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开展珍稀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培育等。
此外,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辖区内河流、养殖塘、餐饮业、闸门、水库及其他污染源等开展全面调查和监控工作。调查显示,保护区内共有排污口381处,其中养殖排污口330处,生活排污口22处,排洪排污口29处;管理局还将严密对这些排污口进行监控和干预,及时向市、区环保部门反映报告情况,确保保护区水质和环境不受污染影响。
中韩志愿者们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种植红树苗木。记者 石中华 摄
加紧生态修复
生物多样性得以繁衍
不仅保护现有的红树林,我市还重点对保护区生态脆弱、退化区域及地带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提前聘请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设计单位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与资源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长宁头村红树林灾后修复造林作业设计》等可行报告和作业设计进行编制。
今年,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连理枝段利用中央边境地区补助资金开展沿线沿岸修复,面积22.6亩、共用苗木2.7万株;在保护区长宁头开展灾后红树林造林修复,面积88.9亩、共用造林苗木6.5万株;在塔市片区仓头村开展灾后红树林造林修复,面积46.5亩、共用造林苗木2.9万多株;在保护区码头对面台风摧毁区域开展补植补造修复,移栽大苗2000株。
同时,利用中央湿地补助资金对保护区内罗浮墩岛和罗豆片区无红树林保护的岸带实施护岸修复,已完成项目的设计、招标等工作,预计2018年8月完成全部修复工作,项目计划利用黑青石建设护岸2300米、填滩9200平方米、造林130亩;组织资金和人员对三叶鱼藤进行清理,以减少有害伴生植物对红树生长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去年共计清理三叶鱼藤面积3680亩。
为掌握保护区资源底线、不断提升红树林保护的科学知识,我市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的项目合作和技术攻关,邀请中国林科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业内专家学者亲临东寨港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和生态系统评估,为红树林枯死及生态系统退化调查研究,寻找原因和对症施策。还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费与海南大学合作开展“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项目,与海南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团水虱灾害调查”、“威马逊”台风对东寨港红树林影响调查、东寨港水质调查等项目,为保护区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塔市中央核心区生态优良。记者 石中华 摄
调研周边社区情况
走出绿色崛起“双赢”之路
生态与经济,为实现两者“双赢”,保护区管理局从去年开始便着手开展《保护区周边社区情况的调研报告》。“此次调查的是保护区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情况,涉及演丰镇、三江镇、三江农场的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4个管理区。”组织参与调查的保护区管理局宣传和市场开发科科长罗晓宁说,保护区周边有6197户,其中还有1299户从事捕捞、1546户从事鱼虾养殖业,“这些都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有着不小的威胁。”
那要如何才能既能保护红树林生态完整性,又能让周边社区持续发展?“就保护区而言,当地社区是搬不走的邻居,保护区的有效管理离不了社区的配合和支持,减少甚至杜绝社区生产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积极投入到保护区管理工作中是非常关键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辜绳福说,包括可持续捕捞的推进、环境友好型养殖以及不使用违规渔具等,都将积极而显著促进保护区有效管理。
对此,不少研究东寨港湿地保护的专家们就提出,要实现共管:社区、旅游公司与保护区共同开展既有利于三方的活动,双方都有相应的平等的具体的责、权、利。据了解,三方已经制定《东寨港社区共管计划》,三方将有效制止保护区内电鱼、打鸟和砍伐红树林等非法行为。不仅如此,保护区管理局正与社区一起讨论制订包含相关内容的村规民约,控制并逐步减少社区对小网眼渔具的使用,尤其是蜈蚣网、千秋网;继续有效控制保护区周边尤其是来自社区的生产生活污染物等。
如今,可持续捕捞增收模式正在保护区周边社区推广,接下来保护区管理局将增加开展社区可持续捕捞宣传培训,并开展可持续捕捞示范村建设,建立运行社区可持续捕捞机制,辜绳福说:“除了可持续捕捞业外,目前保护区管理局正与社区探索一些可替代的生计,如红树林养蜂等。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走上绿色崛起‘双赢’之路。”
栖息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鹭。记者 石中华 通讯员 冯尔辉 摄
保护生态环境零容忍
红树林湿地成自然天堂
“只有生态环境更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生物来这里安家。”谈到如何增加东寨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和规划发展科科长钟才荣如是说。自1980年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后,我市就一直把东寨港生态保护放在重中之重。在2013年12月,市政府投入5500万元,对保护区内2439亩的养殖塘实施退塘还林工程,该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保护中规模最大的退塘还林工程。经过180天的艰苦奋战,退塘还林工作最终如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协议签订、面积测量、养殖塘类别界定、补偿款发放等工作。
同时,通过市人大立法,率先在全国以法律形式保护红树林。2014年3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并正式颁布《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将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范围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以法律的形式为红树林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零容忍。
此外,东寨港还一直引进培育红树新品种,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1985年开始,我们从文昌引进了海桑、瓶花木、木果楝、无瓣海桑等品种,从三亚引进正红树。1998年,我们从澳大利亚引来木榄、柱果木、角果木等,从墨西哥引进了阿吉木、美国大红树、拉观木等品种。”在东寨港从事30年保护工作的陈建海说,“相信随着东寨港环境越来越美,越来越多的生物都将来这里安家。”
“接下来,保护区管理局将全面开展东寨港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工作,进一步加大力度对非法捕猎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护区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确保保护区资源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管工作,开展保护区各类生态因子的动态监测和实施实时干预措施。”辜绳福介绍,并将实施好《东寨港保护区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项目》、《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退塘还林项目》,提升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和管理水平,将东寨港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生态文明高地。
(海口网12月4日讯)
记者 罗津
相关链接:
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