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古城卫士”又见平遥 忆“刀下留城”往事
记者 胡健 宋立超
“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脸面丢了。”八十三岁高龄的阮仪三动情地谈起保护平遥古城的往事,令众人唏嘘不已。这位头发花白的“古城卫士”没有想到,他的名字将与一座古城,永远的系在一起。
阮仪三此前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资料图在为期两天的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周年系列活动中,平遥官方宣布,将环古城的四条路分别命名为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和罗哲文路,以此来纪念4位“申遗功臣”对平遥古城做出的贡献。
阮仪三与平遥的故事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中国各地大兴土木,“破旧立新”的思潮引领着各地的城市建设。山东曲阜的明城墙拆了,四川阆中的古建筑也拆了。一把拆迁大刀,也正向着2700年的平遥古城砍来。
按照1981年平遥县城的总体规划,要将古城墙挖开8个豁口,“日升昌”票号等明清古建筑都将被新的商业大厦所取代。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听闻此事痛心不已,决定赴平遥一探究竟。
“当时城墙已经扒开了一个大口子,一条大马路开进去,开了180米,拆掉30多幢明代建筑、100多幢清代建筑。”阮仪三再三恳请平遥政府暂停拆迁,解释发展经济不一定非要拆除老城,这就是后来被人传颂的“刀下救城”。
阮仪三的想法得到了时任中国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罗哲文和全国政协城建组组长郑孝燮的支持,他们相继赶赴平遥考察,中国文化部拨了8万元人民币的维修城墙专款,而这也是阮老最记忆犹新的事情。
“当时的8万相当于现在的800万,听说拨款了我就叫我的研究生跑到山西、平遥,去看款拨下来没。学生从电话里跟我说,款到位了,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古城算是救下来了。”阮仪三说。
1994年6月9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平遥旅游经济开发论证会在平遥举办。会上,郑孝燮与罗哲文等专家提出,应争取将平遥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年之后,经中国建设部和中国国家文物局评审,平遥古城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平遥古城的申遗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1995年,时任中国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副司长的王景慧着手申遗准备工作,撰写申报文本,为平遥古城成功申遗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值平遥古城成功申遗10周年之际,山西省政府授予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王景慧等7人“平遥古城申遗功臣”荣誉称号。
平遥官方宣布,将环古城的四条路分别命名为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和罗哲文路,以此来纪念4位“申遗功臣”对平遥古城做出的贡献。平遥官方提供当时,王景慧面对这份荣誉说道,“平遥申遗成功决不是一人之功,首先是先人创造了这份珍宝,再有历代、历届的保存使之无损,申遗工作只是请出深闺亮相而已。面对表彰要争取再立新功,就是要对平遥世界遗产倍加呵护,让它永放光彩,让后人完好承接,永续利用。”
令人痛惜的是,郑孝燮、罗哲文和王景慧都无法看到古城今日的新颜。申遗成功20年后,平遥政府将申遗功臣的名字镌刻在古城四周,不仅是纪念他们为平遥做出的贡献,更是激励后人将古城保护当做生命来呵护,将古城注入新的活力。(完)
相关链接:
辽源高级战俘营往事揭露日本法西斯罪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