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际湿地城市
与湿地共栖 与城市共生
美舍河是海口绿色生态系统一个关键性、基础性的廊道,全长约16公里,水域面积约68万平方米,是海口的母亲河。一年前,这里还曾一度底泥沉积、河流浑浊、常有臭味……
如今,这里发生了让人惊叹的变化:细细硬质堤岸换成了生态驳岸、河底种上了具有净污能力的水草、白鹭忙着在浅滩水草里觅食、全国最大的八级梯田湿地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5000吨……这块曾经“最难啃的骨头”已打造成了一个水体治理示范样板和典范,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今年9月22日,海口市获得我国政府向《湿地公约》秘书处提交认证国际湿地城市遴选提名资格。通过全面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海口正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际湿地城市”。
高位推进湿地保护修复
湿地具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向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物产和休闲旅游场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海口市有湿地资源43.6万亩,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等4个湿地类及11个湿地型。
海口自古有“水城”之称,数千年以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先民与湿地共栖、与城市共生。海口有着中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红树林,被称为“中国红树植物基因库”。海口的羊山湿地涵括了淡水泉、河流、洪泛区、沼泽等湿地类型,堪称“湿地博物馆”。海口有湿地脊椎动物514种,占全国22.23%。
同很多国内城市一样,海口在城市高度发展中,湿地资源面积也在萎缩,湿地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态功能不断退化。
2016年底,新一届海口市委强调全市上下更新观念,全面开展海口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湿地城市。
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常务副市长作为全市湿地保护修复的总协调。
海口市还设立市区两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在市林业局加挂“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局”牌子;组建了以院士为主任委员的“海口市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
海口市人大常委会在梳理总结2014年3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于今年7月3日审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今年9月1日审议通过了《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另外,《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已完成调研起草工作,计划于明年6月完成审议。
去年12月,市委市政府邀请了国内知名的湿地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了《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这是全国省会城市率先编制的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也是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第一个区域性的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计划保护建设东寨港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45个保护小区和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规划中,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将潭丰洋土整项目部分用地范围,调整为规划建设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保留近万亩火山熔岩湿地。
“最难啃骨头”成水体治理示范样板
自1980年代开始,海口美舍河逐渐受到污染。1999年,在微微发臭的水体旁,海口开启了美舍河治理步伐。由此,这一年成了美舍河治理“元年”。
1999年11月至2004年11月,海口市委市政府用5年时间,前后共投入近4亿元,对海口、琼山各5.7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2006年12月,800名部队官兵在海口市美舍河里挥汗清淤,计划用半个月时间给美舍河下游“洗肺”。
邓新兵是三亚市园林环卫局副调研员,也是海口美舍河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的支援干部。他说,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是全国性难题,海口治水选择了美舍河,敢于直面17年未解的难题,就是挑最难的骨头啃。把最难啃的硬骨头作为示范段来打造,体现了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如今,美舍河这块曾经“最难啃的骨头”已打造成了一个水体治理示范样板和典范,成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美舍河环境的改善,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给周边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目前,拟建的五源河、美舍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已报国家林业局待批。五源河湿地公园的出海口示范段已初具成效;2.8公里段正在组织施工,将在明年春节前完工。
海口响水河等5个省级湿地公园已经省林业厅批复同意设立,正在启动潭丰洋湿地公园的详细规划。45个湿地保护小区和羊山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的建设已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实施。
结合开展“河长制”“湾长制”工作,海口将美舍河水体治理经验推广到全市水体治理工作中,全力推动南渡江、凤潭水库等江河湖库的湿地保护修复工作。
东寨港保护区的水质从5类提升到3类,东寨港鸟类分布种类由119种增加至160种,鱼类分布种类由204种增加至212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保护区周边老百姓增收致富,他们通过发展民宿体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湿地产业、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海口实现了湿地保护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双赢。龙华区龙泉镇涵泳村的千亩荷塘,当地村民依靠荷塘就增加超过1500万元的收入;美兰区三江镇的“鹤舞九湖”,将湿地文化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每年吸引近5万游人到此旅游观光。演丰镇依托红树林湿地开展民宿体验,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
下一步,海口市将积极拓展湿地合理利用方式,如建立高效立体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湿地旅游业,加快发展红树林综合性产业,积极发展湿地文化创意产业等,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记者 光明
(海口网12月5日讯)
相关链接:
“绿水青山·最美海口”美舍河生态摄影展呈现海口新变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