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地工作。
起初接不到几件衣服常把衣服洗坏
李育文并不是残障人士,他以前是一名酒店行业从业者,洗衣社成立半年后,他被调到这里。起初,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帮助残障人士的公益项目,也以为只是个普通的洗衣公司。“知道具体情况后,我第一感觉就是压力大,因为真的怕带不好他们,帮不了他们。”
正如李育文料想的一样,洗衣社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巨大的困难。“那时,一天接不到几件衣服。但是,办这个自强洗衣社的初衷就是希望帮助残障人士自强,所以再多的困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不能一心只想着外面的捐助。”李育文说,靠捐助,味道就变了。
李育文想到了发传单,也在朋友圈里打起广告。因为是公益项目,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许多周边的上班族也会特意拿衣服过来洗。完成初步的客户积累阶段,员工的能力又暴露弊端。“一开始就11名员工,大家之前都没做过洗衣行业,业务根本就不熟。”李育文说,当时出现一大堆问题,把客人的衣服洗褪色、衣服没洗干净,或把衣服洗坏等,都很常见。
开业初,洗衣社每天都会收到客人的各种投诉。有的员工为躲避投诉,客人一上门只好无奈地找地方藏起来,也有的员工想到放弃。“我们把残障人士招进来,不仅是为了让他们掌握技能,还要让他们获得自信,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尊严。”李育文开始加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建立标准,直至员工学会。“难于沟通的,就拉着他们的手一步步操作,比如熨衣服,我手把手教。”李育文说。
另一方面,他不断找员工谈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身体上的残疾不是心理上的残疾”“很多健康人都不会洗衣服,残障人士不仅能洗好衣服,还能为他们服务,这一点我们就比他们强”……这些都是李育文当时挂在嘴边的话。
一种
自信
公司盈利了工资涨了员工喜笑颜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员工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熨洗的衣服质量越来越好。开业半年,自强洗衣社终于实现盈利,并逐步有了回头客。这两年,经营状况越来越好。员工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最开始,员工平均工资在1200到1500元之间,到今年,平均上涨了800到1000元左右。”李育文说,去年底,员工们还有年终奖金。
对于之前靠低保生活的洗衣社员工来说,收入上的增加让他们喜笑颜开。王海敏和苏贤秀各自孩子上大学的经济压力不像之前那样难以喘气。除了经济上的收获,精神层面上的改变可能是洗衣社残疾员工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27岁的员工颜丽英,患有腿疾,过去她当过水泥工、后勤人员,只能靠打零工,收入很低。在洗衣社工作的这三年,生活改善了,也让她“独立”,这是她最为感恩。如今,她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有听说障碍的谢容权,原本性格孤僻,对生活没抱任何希望。如今,他对生活充满信心,希望继续通过努力,获得更多客户满意的笑容。
符永拾原先熨烫一件衬衫需要8分钟,现在他4分钟就可以完成。业务技能熟练的他,计划着未来在自己的儋州老家开一间洗衣店。
残疾员工们纷纷找到自己的未来,海航自强洗衣社里的笑声,也一年年多了起来。
“自强洗衣社项目不只是提供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为残障人士提供一种支持,支持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实现自立、自强,过有尊严的生活。”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海航自强洗衣社还将不断发展壮大,海口美兰机场分社已开始营业,三亚凤凰机场分社正在筹备,未来计划中,还将进入北京海航大厦等地,甚至海航酒店业等。此外,还将计划帮助一些残障人士开设属于自己的洗衣店。未来,越来越多残障人士将通过海航自强洗衣社这个平台,走出贫困,真正过上自立、自强、有尊严的生活。
背景
资料
2015年1月,首家海航自强洗衣社——海航大厦洗衣社正式开业。
2016年4月,第二家海航自强洗衣社美兰基地分社正式启动,让26名残障人士成功就业。
2016年10月,海航自强洗衣社在海南大厦设立洗衣服务站,采取收、洗、送一条龙服务方式。
截至2017年10月,海航自强洗衣社共有员工37人,残疾员工30人,占比81%。洗衣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慈航公益基金会的初衷。
2018年,为解决更多残疾人就业问题,慈航公益基金会计划继续扶持海航自强洗衣社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拟定在三亚凤凰机场、北京基地开办洗衣分社。
海航希望通过自己的公益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群体,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偏见,以更可持续、更精准的帮扶模式,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相关链接:
一分钟耐心 多一分关爱 海口“天使”餐厅助残障人士就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