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垃圾分类调查2原因 市民习惯、分类设备、现行处理机制都是“绊脚石”
垃圾分类 举手之劳难在哪?
种种未尽如人意的现象背后,是一个个难以解决的症结。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垃圾分类推行难,既有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分类设施缺失等“表层原因”,也和缺乏宣传、物业不愿提高经营成本及垃圾回收企业匮乏等深层情况有关。如果不将这些深层问题解决,垃圾分类或仍难以落到实处。
原因1
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
居民长期以来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又缺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想要养成分类的习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是否愿意进行垃圾分类,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有15位市民表示,知道垃圾分类有好处,但街头的垃圾桶里大家都是随意往里面丢垃圾,也跟着随意丢。只有个别市民表示,在喝完饮料后,会有意识地看看哪个是可回收箱,再把瓶子扔进去。
深挖
居民不清楚分类的益处
“我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耗时耗力,对我有什么好处?”在海口市民黄女士看来,垃圾分类看起来“很美好”,但着实让她烦心。对此,不少市民也有共鸣,认为垃圾分类的影响没有真真切切地在身边感受到,所以可以“不那么注意”。所以,与其说是“人们的分类意识薄弱”,更不如说是“人们还不完全清楚分类有怎样的好处”。
解题
通过宣传让人认同垃圾分类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张玉苍认为,市民存在这样的心理十分正常。“区分着丢垃圾对我们有何好处,大部分人无从得知,这也就让他们没有动力去支持垃圾分类。”
张玉苍表示,目前海口还需继续加大垃圾分类有何益处的宣传,从垃圾分类填埋能够促进城市环保,保障绿化;分类焚烧能减少能源消耗,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电力等贴近市民的角度,通过学校、街道、社区、小区等,在宣传垃圾分类上下功夫。
原因2
小区垃圾分类设备不足
在椰林路3号的昌隆小区,记者看到,垃圾屋内只有一个垃圾桶,里面放了各类垃圾,且没有分类标示,所有垃圾“一桶独吞”。
除了设备缺乏,小区物业管理对于垃圾分类也重视不够。管理上也没有明确提出要求,对居民缺乏主动的引导。不少小区物业公司人员表示,居民垃圾只要清理干净放到桶里就行了,至于垃圾分类处理则难以要求业主做到。
深挖
垃圾分类增加物业经营成本
“如果要添置分类垃圾箱,或者再安排人员劝导业主将垃圾分类处理,必将提高我们的运营成本。”龙华区海德路一名小区物业负责人将多数小区不愿提及的“运营成本”摆到了面上。
记者了解到,除了少部分中高档小区设置了垃圾分类,增添了诸如干垃圾收集箱等设施外,多数物业公司并未额外采购类似设施。物业受制于创收和经营,很少会主动添置垃圾分类设施。
解题
街道、社区应创造分类条件
“街道、社区应该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作为政府的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应该积极去为辖区居民创造垃圾分类的条件。”海口物业管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及社区应该设置垃圾分类督导员,定期定点对辖区各小区物业进行指导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素养;同时鼓励物业动用物业费或与小区业委会商量,为小区购置分类垃圾箱。对于部分“三无小区”,街道及社区应该主动为其添置相关设施。
原因3
垃圾清运人员未接受分类培训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包括京海、龙马等在内的环卫公司路面环卫人员,多数都未经过统一的专业垃圾分类培训。海德路一位环卫工人就表示,她们只负责清扫路面垃圾,全部放进桶里运到转运站,除了一些纸箱、易拉罐和塑料瓶子等可以卖给回收厂的东西会挑拣出来外,其他的垃圾都不分;而在不少环卫公司的垃圾转运站内,也没有专业的分类设备,基本都是将运来的垃圾压缩到大型车厢内,然后直接运去垃圾处理厂。
深挖
垃圾回收企业匮乏
“由于目前没有形成完整的垃圾分类回收环节,即使我们目前做到部分垃圾的分类处置,也没有具备资质的回收厂家进行回收再利用,相当于我们的活白做了。”一家环卫公司负责人坦言,没有垃圾回收企业,目前对环卫人员进行专门的垃圾分类要求也似乎显得没有必要,甚至有点“多余”。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口确实缺乏具有资质的垃圾回收企业。另外,不少拾荒者会从垃圾桶里翻找可以卖钱的废旧电器、塑料瓶等,将高附加值的可回收垃圾取走,这使得环卫公司在做分类回收时,少了很大一块“蛋糕”。
解题
或可组织拾荒者回收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张玉苍有一个设想,他将这一设想称为“馊点子”。“目前拾荒者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流动性也比较大。或许政府部门及环卫公司可以将这些拾荒者组织起来,利用他们来做回收,如果能够成型,将会极大地提高城市垃圾分类的效率。”
深层症结
每天处理约3000吨垃圾
处理厂技术上不允许再分类
海口城市垃圾处理的末端环节就是海口垃圾填埋场和老城垃圾焚烧发电厂。记者了解到,他们同样没有办法先对垃圾进行分类再处理。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位于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内的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并网后垃圾总处理能力达到2400吨/天,而按照这样的处理能力和目前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基本只是“匹配”。
“海口一天有两三千吨垃圾运到处理厂,技术上不允许处理厂再分类,既因为没有完整的分拣系统和条件,也因为垃圾不能存放太久,如果分类后再处理耗时耗力,会造成二次污染和垃圾积压。”海口市环卫局副调研员刘波介绍。
支持资金有限
目前难形成完整分类处理链
也许在整个垃圾分类清理过程中,垃圾清运是相对容易“矫正”的环节,而首尾两端相对不易。居民意识需要时间宣传引导,而垃圾分类后如何处置就涉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尤其是要建起符合资质、有条件有足够能力的回收处理厂花费高,而按照现行的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很难支撑这样的成本投入,而政府在这一块的投入毕竟有限。”海口市环卫局业务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有将完整的垃圾回收处理厂这一关键环节做到位,才能保证垃圾分类的价值,而这一块,需要一次经过慎重思考和认真布局的垃圾清理机制改革。
相关链接:
贵州部分地区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