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著名历史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提到要加强国内以及世界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铭记这段反人类的杀戮历史,警钟长鸣。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历史教授:南京大屠杀应列入联合国公祭范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12-09 09:20

  京华时报12月12日讯南京大屠杀发生77年后,那些惨遭杀戮和迫害的同胞,首次在国家层面得到慰安之对话和祭奠。这份悼念来得有些迟缓,而且从地方上升至国家层面,还不足够让人认识到屠杀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昨天,著名历史教授、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提到要加强国内以及世界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铭记这段反人类的杀戮历史,警钟长鸣。

  □谈研究

  中日关系影响研究进度

  京华时报: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从何时开始?

  张宪文:最早从事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组织是南京大学,从1960年开始。当初就4位老师,而且主要研究方向都不在此,有研究日本历史的,有中国现代史的,只是凭着兴趣研究。

  京华时报:为何大屠杀研究工作推动缓慢?

  张宪文:抗日战争后,国民党曾进行过人员伤亡的统计,主要为战时索赔。但很快国内战争爆发,调查中止。建国后,政府主要致力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一直没能得到重视。

  上世纪70年代初,对大屠杀研究有兴趣的老师将资料整理成不足1厘米厚的小册子,正准备要印,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大屠杀不利于中日友好关系,书也没出。

  京华时报:为何后来政府又重视了这方面研究?

  张宪文: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修订历史教科书时,对战争性质歪曲,把“侵略”两字改为“进入”,称大屠杀是中国人制造的谎言,这才引起中央的重视,大规模的研究启动。中央立马召集干部、学者进行研究,成立纪念馆,设纪念碑,编纂史料。整个80年代至90年代,研究开展并不顺利。到2000年以后,才搜集到大规模的资料和文物。

  中日关系对大屠杀的研究有很大影响,在两国关系恶化时,相关研究的推动会比较快。现在向国家、教育部申请大屠杀研究的项目就比较容易通过。

  遇难者名单搜寻启动晚

  京华时报:目前相关文物和史料收集情况怎样?

  张宪文:我们已经形成长达4000万字共计72卷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这个史料集是南京大学联合南京地区约110位教授、学者,花了10年时间,先后赴8个国家(日、德、美、法、英、意、俄、西班牙)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搜集了8国文字的原始材料,包括日记、书信、报告、新闻报道,这些都是日本罪行的铁证。

  京华时报:遇难同胞的名单搜寻工作进展如何?

  张宪文:名单整理工作从2003年前后开始,南京大学及纪念馆共计整理了1.4万人,后来又增加2000人。之所以那么难,就是因为启动得比较晚。

  上世纪90年代初,幸存者有2000到3000人,很多人被日本人砍的伤痕都还在,家里什么人被日本人杀死了也都说得清楚。后来南京城进行改造,房子拆了,幸存者也找不到了。现在幸存者只有100多人,而且都到了风烛残年,过几年,他们可能都不在了。

  对于幸存者的搜寻,北至浦口南至江宁县都覆盖了,南京城里估计很难找到,郊区可能还有一点希望,但总的来说再找到幸存者说出姓名的难度很大。

  □谈惨案

  日军在安全区残杀大量平民

  京华时报:日军为何在南京能制造如此大规模的残杀?除了平民,还包括很多放下武器的军人。

  张宪文:在保卫南京的战役中,蒋介石令唐生智为最高指挥官守城,唐发誓“与南京共存亡”。但当时日军从三方夹击,而南京本身易攻难守,背靠长江,三面受敌,蒋介石最终不得不放弃南京。

  当时,驻守南京的国军十四五万人,能坐船撤退的仅有两万多人,几万士兵被日军在江边用机枪扫射而死。还有一些官兵,把军装一脱,放下武器恢复到老百姓的面目,进入安全区。

  安全区在今天的南京鼓楼附近,方圆两三公里,当时容纳了25万人。为将进入安全区的中国士兵抓走,日军发现手上有茧、肩膀上被磨、头上有帽箍的青壮年男子一律拉出去,当俘虏处置,并下令全部处决。处决就是枪毙,很多年轻的工人、农民就被当做军人杀害了。

  京华时报:进入南京之前,日军已在沿途进行屠杀?

  张宪文:对。迫于资源紧缺问题,日本打不起持久战。

  为了压迫南京政府迅速投降,日军一路向南京进发,沿着京杭国道,进行烧、杀、抢、淫的勾当。这也是构成大屠杀规模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

  □谈争议

  讨论人数争议日本应先认罪

  京华时报:日军在南京犯下哪些罪行?

  张宪文:主要是三大罪行,一是大屠杀,包括放弃武器的军人、普通的居民,杀害无辜,数量众多。

  二是强奸妇女,据日方自己的供述有2.7万人被强奸。根据西方人的记载,手段十分残忍,强暴妇女之后,各种残忍的方式置妇女于死地。

  三是破坏南京城,南京作为古都当时非常繁华,尤其是汉东路以南的南京老城区,很多文物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当时日本从南部打进来,烧、抢都在南部地区,直接毁灭了这座老城。

  京华时报:日本在大屠杀人数上一直有争议,这个您怎么看?

  张宪文:在二战的国际法庭上,南京法庭判决书上白纸黑字写着30万以上,这是铁的事实。目前,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绝不会少于30万。

  日本人一直不承认这个数字,让我们学者去调查。要讨论30万争议的问题,日本必须先承认三个事实:第一,承认大规模屠杀;第二,杀人是残忍的,而且是极度残忍的。第三,其行为违反国际法。承认这三条可以讨论人数问题,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任务交给学者去研究。

  □谈公祭日

  祭奠活动不应止于国家层面

  京华时报: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理解国家公祭日?

  张宪文:在国家公祭日之前,南京地方搞过20多次的公祭活动,主要是对遇难同胞的悼念,但对于为国家、民族牺牲的战士的贡献认识不足。他们不单单是为了保护中国民众,在二战的战场上,也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作出了贡献。现在很多欧洲人不知道中国还有抗日战争,这是对我们已亡战士贡献的忽略。

  我们知道世界范围内的大屠杀已发生很多次。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党对犹太人的屠杀约600万人,令人发指。南京大屠中30多万中国人惨遭杀害,这种杀戮是具有毁灭性的、反人类的行为。

  因此,对于这种大屠杀的祭奠活动,不单单要从地方、国家的层面开展,还要从联合国的层面开展,将南京大屠杀与史上其他国家进行的大屠杀一起列入公祭范围,进行全世界的祭奠活动。让全世界人记住,这种残暴的杀害是破坏世界和平、毁灭人类的行为。所以说,目前我们对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

  国内民众对大屠杀认识不足

  京华时报:上升为国家公祭日后,日本民众会如何理解南京大屠杀的伤害?

  张宪文:目前,大多日本民众还是受右翼势力的影响,对屠杀给中国人民的伤害没有内疚和歉意。这主要还是受政治的影响,想改变日本民众的想法很难。目前能做的就是多翻译一些书籍,进行宣传和传递。

  现在中国民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都不够,大家可能知道事件,但是过程怎样、到底有怎样的伤害并不了解。我们已开始推广有关南京大屠杀在小学、中学、高中的读本,普通民众的读本也出了5卷,有关《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翻译工作也在积极推动当中。我已经80多岁了,希望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世界人民广泛了解到这段历史。

  京华时报:我们一直在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但是看到那些图片以及同胞被残害的细节描述,心中的仇恨有时很难抑制。

  张宪文:作为小学生、中学生去了解这段历史,当然不能过多加入那些细节的描述,只要有个大体的事件了解就好。对于成年人,那段残忍的历史是不可回避的,我们必须去面对。但是我们也在通过书本以及媒体传递这样的信息,回顾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钟长鸣,避免再发生这样毁灭人类的屠杀。

 

 

 

相关链接:

国家公祭日当天 南京21条公交线路有调整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增刻20个名字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公益巡讲”南京站举行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启动 幸存者抚恤力度加大

 

相关链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祭活动启动 幸存者抚恤力度加大
“全国户外安全教育计划公益巡讲”南京站举行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增刻20个名字
国家公祭日当天 南京21条公交线路有调整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编辑:杨海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