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依托旅游资源打造美丽乡村
长桌宴上话丰年
。游客在保亭三道镇水库边荡秋千。本报记者武威摄
保亭依托雨林、温泉、南药和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定位打造“雨林温泉谧境,国际养生家园”的目标,做山、村、绿的文章,坚持“蓝绿互融、山海并举”的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独具民族风情的船型屋民宿展现在人们眼前,穿过庭院,不远处便是花海,一棵棵槟榔树从自然古朴的木栈道中拔地而起,与游人亲密接触。在田埂上感受微风拂面,村里的一切都在向游人展示着青山、绿水与乡愁。
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蜿蜒而行,走进番庭村,黎族墙绘扮靓了村舍外墙,平整干净的村道两旁绿树成荫。看着焕然一新的村落,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保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实践中,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让村落宜居、让产业宜业、让游客宜游。
宜居
让乡村美起来
把居住性、行政性的旧村庄变成“经营型”的旅游新村,这是近年来保亭县三道镇什进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做法。
2012年,该县规划部门与企业商议,通过“大区小镇”模式——通过打造秀美乡村的创新实践,建设不同风格的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群落,构成多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风情小镇。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旅游开发“景区一片繁荣、周边依旧贫穷”的局面。
“过去陈旧破烂的茅草房如今成了一幢幢靓丽的小别墅,新居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村民董亚导说,村民房屋改造工程改变了一次性补偿、搬迁安置的普遍做法,而是将旅游与农业相结合,把景区产业化,让村民不失地、不失居、不失收、不失业,走上了一条确保天天有收入、月月有工资、季季有收成、年年有分红(简称“四不一保”)的惠民之路。
宜业
让村民富起来
美丽乡村,要不负“美丽”二字,不仅要外表美,还要有内涵,产业支撑是关键。
保亭县三道镇番庭村临近槟榔谷、呀诺达两大5A景区,有开发区位优势。“这里民风淳朴,发展意愿强,综合考量,在去年推进旅游扶贫中,我们选定了番庭村进行旅游村庄打造。”三道镇委书记王书军介绍道。
搞旅游对村民来说是件陌生事,“上手”难怎么办?“我们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旅游合作社。”番庭村小组长王理说,在政府引导下,该村成立的合作社吸纳了全村58户人家中的48户入股,设餐饮部、演艺部等,还请来专业人士当理事长。
村民们种了花,摆起长桌宴,设了露营地,搭起舞台,还扎了稻草人、修了栈道、打造了风车长廊,田园意趣中颇带几分浪漫,迎合现代人口味。
番庭村开始迎来游客。“去年底,政府结合农耕文化节在这里搞旅游活动,一下子吸引了400多名游客过来,40多个露营位被抢光!”王书军透露,去年底合作社分红,户均得到约3500元——不算多,但对比2010年前人均1000多元的年收入,村民们已经很满意。
宜游
让游客玩得尽兴
有房子、有产业,剩下的就是做好服务了,如何让居住型的旧村换新颜,成为美丽乡村,融入旅游大市场,这就需要乡村本身做好全方位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服务。
“近年来,我们依托雨林、温泉、南药和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定位打造‘雨林温泉谧境,国际养生家园’的目标,做山、村、绿的文章,主动融入海、城、蓝的三亚,坚持‘蓝绿互融、山海并举’的差异化特色高端发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保护文化多样性相和谐、发展与保护相促进、强县与富民相统一的发展新路,”保亭县委书记王昱正说。
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林孟地:
因地制宜 打造特色村寨
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林孟地表示,首要的是规划先行。
“我们目前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推进、配套建设、突出特色、持续提升的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特色’的思路,已建成布隆赛、番庭村、甘什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林孟地表示。
“今年以来,我们在创建美丽乡村规划中,将以推进产业融合,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现代农业、文体等产业的综合开发,把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到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以产业融合带动美丽乡村发展,因地制宜推进以集装箱露营基地为产业的雅布伦美丽乡村等。”林孟地表示。
相关链接:
万源多次发现黑熊踪迹 曾进入村民家中采拾蜂蜜
十九大代表、陵水黄丽萍:谋划发展新产业 助力村民共致富
民风淳了 海口文明生态村 “创”出村民幸福生活
美了环境 富了村民 海口:一路都是生态文明好风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