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的美丽乡村浪论村。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翻看昌江今年的美丽乡村规划不难发现,推进建设的村子既有木棉花开地区的风景村,也有深具滨海特色的小渔村,还有呈现历史发展变迁的古村,在实现村村景不同、处处有特色的同时,也都能体现出昌江山海黎乡的地域民族特色。
驶出西线高速进入昌江黎族自治县,就在路口的石碌镇山竹沟村很难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黎族特色民居,让人一进入昌江就能感受到独特的民族文化。
地处深山之中的王下乡浪论村,有着“隐藏”在群山之中的连排洋房,以苍翠山峰为背景,为其蒙上了一层不入此山不见其踪的神秘。
在昌江,不论是山竹沟还是浪论,风情万种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近年来在昌江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打造出了一批有美景有产业也有人气的村庄,在它们的点缀下,“山海黎乡大花园”显得绚丽多彩。
因地制宜各有特色
在昌江县城乡与住房建设局的办公室里,副局长符声聪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建设的14个美丽乡村,县里一共整合了1.5亿元资金,力度前所未有。”符声聪说,虽然由住建部门规划,但美丽乡村打造的主动权却交到了村庄所在乡镇的手上,一改往日管理部门繁多、操作繁杂的状况。
“每个乡镇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哪个村子资源好、基础好,只有当地最清楚,这也避免了美丽乡村建设千篇一律。”符声聪介绍到,为了统筹建设,县里开了超过30次推进会议,就是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翻看昌江今年的美丽乡村规划不难发现,推进建设的村子既有木棉花开地区的风景村,也有深具滨海特色的小渔村,还有呈现历史发展变迁的古村,在实现村村景不同、处处有特色的同时,也都能体现出昌江山海黎乡的地域民族特色。
巧用资源带旺乡村游
在七叉镇七叉村委会的苗村里,村民小组长林桂春正带着村民们一起打扫着村里的卫生。“等到明年木棉花开时,这里会建成一片采摘园,到时候游客的体验就更丰富啦!”林桂春说,自从村里旅游人气越来越旺,村民都开始思考如何吃上“旅游饭”了。
不仅是在苗村,在昌江的木棉花开旅游圈里,村村都开始与旅游发展接上轨。在昌江2017年的魅力乡村建设规划里,包括叉河镇排岸村、七叉镇乙在新村、只萼村、白石村、大章村、保营村、田头村在内,均围绕着木棉花开这一主题做文章,并旨在呈现出不同的旅游元素,引导村民融入到全域旅游的发展中去。
在建设过程中,昌江还避免了大拆大建,利用起村中现有的资源,引导村民发展民宿、客栈,让美丽乡村都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既要让游客来,还要让游客留下来。
乡村建设让百姓生活好起来
符声聪说,在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之初,昌江就定好了基调:既要面子也要里子,还要充分了解老百姓的需求。为此,昌江首先思考着“能为老百姓带来什么”的问题,在建设初期便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五网”建设,首先让百姓的生活好起来,随后再根据村子的特点和老百姓的意愿确定发展方向,实现建设一个、做成一个的目标。
据悉,昌江在今年美丽乡村建设前开展的专家评审,一直持续到了8月份,为的就是做足前期工作,实现顺利开工。如乌烈镇的道隆村,在村民和专家的共同商议下,确定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打造万亩花海的建设目标。
“打造美丽乡村,不是为了游客而打造,而是为了百姓而打造,我们正在努力建设以老百姓为中心的美丽乡村。”符声聪坦言,理清了这一思路,就不愁昌江建设不好“山海黎乡大花园”。
石碌镇山竹沟村党支部书记陆军题:美丽乡村美的约定
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山竹沟村,乡村小道两旁绿树成荫,一栋栋黎家民居在绿树掩映下别有风情,不论漫步在乡村小道,还是走过房前屋后,处处是干净整洁、风景怡情。
“从2010年到现在,村子是彻底变美了。”村党支部书记陆军题说,2010年山竹沟村创建文明新村,实施开展村容村貌美化、绿化、净化的三大行动,不仅把村民房屋从旧地搬到了新址,茅草房统一改造建设成了美观牢固、具有浓郁黎族风情特色的平房。
现在,长期保持环境卫生成了山竹沟村里最基本的“约定”,全村定期开展卫生集中整治、清理卫生死角,让村子先后荣获省级文明生态村、小康环保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等荣誉称号,近日还获评海南省三星级美丽乡村。
生活变好了,村民也团结一致发展集体经济。“村里的毛豆产业一年比一年好,成立的黎族手工艺产品合作社已经纳入了32户农户,现在要用‘互联网+农户’的形式发展旅游产品啦。”陆军题介绍到,利用山竹沟村靠近昌江高速路口的区位优势,村里还在着力发展乡村旅游。
相关链接:
昌江村民陶凤交坚持25年种海防林 荣登10月“中国好人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