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学者为我市文化发展献言献策
论文将梳理成册出版 为建省30周年献礼
海口网12月11日消息(记者吴雨倩)弘扬海口优秀历史文化,打造海口文化品牌。今天上午,由市文物局主办的“2017年海口地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来自省内外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海口起源于汉代,开埠于宋代,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海口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连接我国内陆与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积淀。经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市不可移动文物达到1560处,占全省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三分之一。其中,革命文物、华侨文物、民族文物和古建筑、古村落独具特色。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加快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活动现场,各专家学者通过历史、考古、建筑、文史、非遗等方面对海口文化发展发言献策。其中,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刘详学,他的论题是“论唐胄治边的历史贡献与精神品质”。唐胄,海南琼山人,是明代弘治、嘉靖之际的名臣,在其17年的宦海生涯中,先后在广西、云南等边疆地区任职。在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关心民间疾苦,其编撰的《琼台志》,对当时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秦晓华,从“民国时期海口华侨建筑研究”角度出发,讲述民国时期,大量华侨投资海口,投身于医疗、教育、商业、娱乐等行业建设,不但促进了海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建筑群;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张巨斌认为,海南八音器乐是随着中原文化传入海南而兴起的一种民间器乐,在传入的过程中融合了本地的文化元素,成为具有海南特色的民间器乐代表。
市文物局局长王大新表示,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海口历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并多次实地调研做出指示。2017年以来,更是将包含五公祠、海瑞墓、丘浚墓、南渡江铁桥、石室仙踪等10余个文物景观的修缮、展陈,以及周边地区的“活化”开发和综合提升列为海口市城市更新的工作项目,着力推动文化复兴,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根脉,讲好海口故事,擦亮海口历史文化名城品牌。
此外,他透露,将通过此次的学术研讨会,收集并梳理专家学者的会议论文,并集结成册,将于明年3月底前出版,献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相关链接:
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海口海绵城市建设需全民参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