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扎堆颐和园拍摄“金光穿洞”
有人等候8小时只为拍摄20分钟 十七孔桥造型垃圾桶也成了“网红”
资料图: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再现“金光穿孔”景象,上千名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南湖岛拍摄这一冬日奇观。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最近几天下午,颐和园十七孔桥都会出现每年难得一见的绚烂景象——落日余晖照亮桥洞侧壁,远远看去就像桥洞内点满了明灯,金光灿灿的光辉映满十七个桥洞。这一景象被人称作“金光穿洞”或者“红光满洞”。而与此景相互映衬的,还有十七孔桥西侧聚集的拍照人群,由于近期是拍摄“金光穿洞”最好的时期,众多摄影爱好者备齐“长枪短炮”,守候在桥头抢占绝佳位置。而颐和园内许多十七孔桥造型的垃圾桶也“蹭了热度”,被许多游客围着拍照。
排队8小时等待“网红景观”
赵先生的相机就架在颐和园十七孔桥的西北角,距离西侧的桥头十多米,这是他反复变换位置后最终选定的地点,试验了几个不同的角度后,他将三脚架立在了靠近湖面的栏杆处。
时间是早上8点多,他周围的几个人也开始拿出相机对着十七孔桥的方向,大家相视一笑,“你也来拍‘金光穿洞’?挺早啊!”
说话间,又陆续有人扛着相机和三脚架赶来。赵先生介绍,根据他多年的经验,自己所“抢占”的位置是拍摄“金光穿洞”的最佳角度。而这个时候,距离这一景观真正出现,还有8个小时。
“要等到下午4点钟,那时太阳坠到西边,余晖通过桥洞反射,映满17个桥洞,呈现出来的都是金红色,才能拍出完美的照片。”赵先生说,“之所以来这么早,就是想占个好位置。”
同是摄影爱好者的刘先生曾在8日下午将近3点来过一次,这是他第一次来拍“金光穿洞”,那时能站的位置都挤满了人,拍到的照片里都是人头。他这次特意起了个大早,从天通苑的家里赶过来。“以后就有经验了,就是得早起啊。”他说。
下午不到2点钟,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桥头看到,靠近护栏的地方已经架满了相机,沿着昆明湖水边,队伍绵延近百米。下午3点,大量的人群开始在十七孔桥西北侧聚集,护栏处里里外外站了三四层,挤满了通行的道路。
“金光穿洞”受众拍客追捧。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捕捉“金光穿洞”有诀窍
对摄影爱好者而言,捕捉到完美的“金光穿洞”是前来等待的唯一动力。退休6年的张先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爱上摄影,退休后一直到处拍摄有趣的奇幻景观。
张先生将相机的感光度调到100,快门速度定在1/8秒的位置,试拍一张后不太理想,便又接着调试起来。他看到过网上别人拍的“金光穿洞”大片,也跟朋友讨论过技术问题,“但各项参数不是固定的,要根据个人想要表达的内容调节”。
但是拍摄“金光穿洞”的绝佳时间是固定的,冬至前后下午4点钟左右,每天持续的时间则只有大概20分钟。“那时候17个桥洞都是光亮,明暗对比、颜色对比综合在一起,是最美的时候。”张先生调侃,等这么半天,能按快门的时间最多不超过半个小时。
“天气很重要,晴天光线好,透明度高,照射到桥洞里的光亮充足,再加上点云彩就更完美了。”挤在一旁的刘先生介绍,构图最好是把画幅三等分,桥是主题,天上的云彩和湖里的冰面是陪衬,陪衬在构图里是点缀,但能够画龙点睛。
小李是个从河南来的年轻姑娘,她只有一部装在自拍杆上的手机,张先生侧身为她腾出个空隙,安慰她说:“我觉得手臂挥长,找准位置见缝插针,也能拍出好照片。”
周边的垃圾桶也跟着“蹭热度”。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带火颐和园的垃圾桶
但并不是所有慕名前来围观“金光穿洞”的人都能找到理想的拍照位置,下午3点钟,十七孔桥西北角聚集的上千名游客已经占据了所有的“最佳位置”。
现场四五名保安甚至在道路一旁拉起了警戒线,带来了高音喇叭。在能看到十七孔桥的山丘上,“请勿攀爬”的提示牌每天都会被挤掉那么一两块。
还有组团来的游客,在寻找拍照位置的时候遗失了同伴,请求保安帮忙寻找。
有的摄影爱好者则“迟到”了。原本一位自己提前一个小时来的方女士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被惊呆了,她把相机举过头顶,踮着脚尖快速按动快门,照片里却都是人头和别人的相机。
不过方女士没想到,在颐和园转悠的时候却找到了一种“捷径”,颐和园的垃圾桶上方两侧凸起的位置正是十七孔桥的缩小版模型,有人把相机贴近垃圾桶,通过调节焦距和角度,拍出缩小版的“金光穿洞”。
“挺有意思,以前没注意到颐和园的垃圾桶这么有特点。”方女士将相机靠近垃圾桶,仿照别人的拍照角度,一张缩小版“金光穿洞”的照片就完成了。旁边的人纷纷围上来,弯腰趴在垃圾桶附近,试图通过角度和错位找到绝佳位置。
“我觉得这可以叫做金光穿孔或者金光穿桶,用心观察颐和园处处都是景观呢。”高先生和老伴拿着刚对着垃圾桶拍的照片,他们成功地拍出了金光穿过颐和园垃圾桶“桥洞”的照片。
“金光穿洞”由来已久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皇家园林颐和园中著名的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即1750年,桥面宽8米,桥高7米,长150米,整座桥给人以一种雄伟恢宏之感。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都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十七孔。十七孔桥,由于桥孔大小不一,桥面像一张弓,又像天空中七彩的长虹飞架在碧波万顷的昆明湖上非常壮观。
十七孔桥在冬至前后会呈现红光穿桥洞的奇景。古人在建造桥时掌握、利用了天文地理知识,当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最低点照射时,阳光会贯穿整个桥洞,呈现“红光穿洞”的自然奇观,这也是造园设计者的神来之笔。
“金光穿洞”的景观并非是最新发现,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建成初期,古人就发现了它在黄昏时的壮美景观。最近几十年来,每逢冬至前后,颐和园十七孔桥准能锁定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焦点”。只有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才会被夕阳染上一抹金光,乍看就像是在桥洞里点燃了明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金光穿洞”,并且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
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香梅
相关链接:
又到一年颐和园美景“金光穿洞”时 吸引众人围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