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题:2000盏烛光寄托哀思祈愿和平
新华社记者 蒋芳、邱冰清、王珏玢
13日晚,来自美国、德国、丹麦等国的友好人士,中日两国僧侣、国内友好场馆代表以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青少年学生等300人,聚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祭场内,身着素服、手托白烛、低头默哀,为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守灵暨烛光祭活动。
仪式开始前,南京卫生学校护理系的新生郑睿换上了护士服,河海大学大四的国防生李恭丞换上迷彩服,与他们的同学一起参加当晚的烛光祭活动。
郑睿缓步走向祭场并小心地用手护住烛光,不让夜风将火吹灭。“我是主动报名来参加烛光祭的。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人员,我们的职责是守护生命。参加祭奠仪式,不仅是铭记遇难同胞,更是激励自己坚定理想。”
李恭丞已是连续第四年参加烛光祭,他说:“‘不忘国耻,勠力前行’,这8个字能够概括我的感受。作为当代大学生,而且是预备役军官,未来不管我在哪里,都会铭记历史,用历史激励自己。”
祭场中央的青砖墙上,白色花圈环绕黑色“奠”字;两侧红烛组成的紫金花图案与石子路上的满地红烛,共同组成了和平的“平”字;夜幕初降,祭场里的长明火在燃烧,2000盏烛光陆续点亮,划破沉沉夜空。
“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感染了大家。我和同学们都在提醒自己,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南京晓庄学院第一实验小学的朱言翎说。
学生代表陆婧娢诵读“和平之信”,小号手吹奏曲调悠扬的《南京记忆》,令整个会场的气氛显得愈加庄严凝重。
和平是世界通行的语言。南京大屠杀期间,罗伯特·威尔逊医生在鼓楼医院担任外科医生,本着医者仁心的良知,他夜以继日地救治了李秀英等一批遭受日军枪击、刺伤、强奸的中国受难民众,用手术刀将很多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今晚,他的儿子小罗伯特·威尔逊参加了烛光祭仪式,并作为国际友人的代表发言。
“如果不是张纯如女士,我可能永远不知道父亲的善行,他从未提起过这些。”小罗伯特·威尔逊说,公祭仪式令我们感动,中国人对我父亲的感恩令我感觉很温暖。持久的和平与繁荣,需要人类共同的努力。
法国画家帕赫从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后开始用画作记录历史。“今天来到现场参加烛光祭,令我非常的感动。这段历史是如此惨痛,我们要向世界呼吁关注和平。”
中日两国僧侣依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诵经祈福,全体嘉宾低头默哀,以示哀悼。
当晚,各国人士点亮手中的烛火,在寒风中祈愿和平,共愿点点烛光能让逝者得安息,生者得安慰,苦痛得铭记,来者知奋进。据悉,守灵暨烛光祭活动自2009年起,已连续9年邀请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士,一起悼念遇难同胞,祈祷世界和平。
相关链接:
海内外友人向南京捐赠百余史料文物:为南京大屠杀收集更多历史细节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