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椒山祠、绍兴会馆、晋江会馆……西城区范围内,47处直管公房类文物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修缮,并全部向社会开放。在昨天举行的西城区2017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年会上,西城区文化委负责人透露了这一消息。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老城区内的不少文物,如名人故居、会馆等,被社会单位或居民长期占用,很多已经沦为大杂院,破旧不堪。让文物还原历史风貌,已迫在眉睫。西城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从政府直管公房入手,将47处被占用的历史文物“解放”出来,并完成修缮。
但即便是政府直管公房,文物腾退也是困难重重。西城区以沈家本故居为样本,用一年的时间探索出了“政府指令保护”的腾退模式。也就是由政府依法发布公告,将腾退列为保护措施,由文物管理使用单位依据公告与居民解除租赁合同,再由政府出面动用财政资金和对接安置房源给予补偿安置。这样既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又为文物修缮、保护老城风貌创造了条件。
沈家本故居的腾退于今年下半年完成。参照这一模式,西城区于本月初又启动了1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包括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浏阳会馆(谭嗣同故居)、宜兴会馆、华康里、云南新馆、三清观、安徽会馆、珠宝市路西商店、梁诗正旧居、梅兰芳祖居、大栅栏西街路西商店和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加上9月份启动腾退的梨园公会、云吉班和钱市胡同,今年西城区共计启动15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涉及居民462户,安置房源主要在大兴区和房山区。
仅两周时间,这12个文物腾退项目已完成工作总量的近50%,部分项目甚至达到了90%。西城区文化委主任孙劲松介绍,2016年西城区已启动17项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今年又启动15个项目,总计32项。按照西城区“十三五”规划,2018年、2019年将再启动15个项目。但随着北京新总规落地实施,西城区决定加快文物腾退修缮的步伐,剩余15个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将于明年全部启动,包括绍兴会馆、京报馆等。不仅如此,结合正在进行的鼓楼西大街、什刹海街区复兴计划,内城水系的考古、保护计划等,还要再额外增加5到6处文物腾退项目,让老城风貌尽快得到恢复。
文物腾退后怎么利用?“绝不会大门紧锁,将百分之百实现对社会开放。”孙劲松表示。以沈家本故居为例,沈家本是清末新法家的代表人物,其故居修缮后西城区政府委托法律出版社和中华司法研究会进行管理,明年将作为“中华法制名人堂”向公众开放,目前故居内的布展工作正在进行。
和沈家本故居一样,其它40多处直管公房文物实现腾退后,都要实现活化利用。“但也不是什么项目都能引进来。”孙劲松表示,针对文物腾退后的利用,西城区确定了“三定”原则,即先定使用方向,再定管理使用单位,最后定管理使用规则。其中,使用方向和管理使用单位的确定,均要进行专家论证,确保能延续历史文化渊源、最大化发挥文化传播的社会效应。在管理使用规则上,要确保文物三分之二的面积向公众开放,开放时间和频率也要有保证。
按此计划,到2020年,杨椒山祠等西城区47处直管公房类文物(其中包括28处会馆和名人故居),将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播载体敞开大门,向公众诉说北京的老故事和正在发生的新故事。(记者王海燕 通讯员刘辰)
相关链接:
长城野炊再敲文物保护警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