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近千名大学生为乡村作规划设计 专家指乡村规划应回归“乡村”文化特质
山林“退”耕、护山育林,水体“退”污、净化水体、生产沼气,低地“退”耕、修复土壤;结合村庄文化、农业、自然旅游资源,打造“农业有机”“文画并进”“老有所为”“游有所乐”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这是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一本科生团队对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鹤岭下村所作的规划设计方案。
16日,“2017年度首届全国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乡村规划方案竞赛”在同济大学揭晓,75个奖项现场颁发,包括5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5个优胜奖、27个佳作奖及8个单项奖。获奖的75件乡村规划设计方案将在同济大学展出一周。
本次竞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共同主办。要求参赛大学生为浙江台州基地、安徽合肥基地、全国自选基地3类基地作规划设计。其中,台州基地为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白鹤岭下村,由浙江工业大学、台州市黄岩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台州市规划局黄岩分局、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政府共同承办;合肥基地为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承办方为三十岗乡政府和安徽建筑大学;全国自选基地的承办方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该项赛事今年5月一经推出,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烈响应,全国近70所开设城乡规划专业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大学生积极组队,咨询、报名。6月至8月间,台州基地和合肥基地专门组织了参赛高校大学生的现场调研活动。
此次竞赛一共收到来自全国60所高校的136个乡村规划设计方案,涉及在校大学生727人次、指导教师317人次,涵盖全国19个省份的41个地级市。
参与竞赛评审的专家们表示,此次参赛的大学生覆盖面广,村庄类型多样,从这些规划方案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对乡村的生态修复、人居环境、乡村文化振兴问题乃至乡村老龄化等深层次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城乡规划专业大学生对乡村的理想和情怀。
专家们同时指出,做好乡村规划,不能将城市规划的手法应用于乡村规划,而是要真正树立“乡村”理念,既要准确把握乡村规划的本质特征,又要立足当地进行深入调查,以获悉其自然和社会经济以及历史等多方面的信息,在规划中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规划,回归“乡村”文化特质。
获奖作品各有其创新亮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学生团队在对黄土高原一传统村落所作的题为《黄土天成·智慧弥新》的规划方案中,直面黄土生态现状,提出依托相关研究机构建立黄土科研实习基地、根植甘陕高原文化培育黄土艺术创作基地、凭借历史村落遗存打造黄土休闲体验基地,以此活化乡村的存量资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文化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
南京大学一学生团队在对合肥三十岗乡所作的题为《永吾乡》的规划方案中,紧扣乡村规划重落地、重运营的特点,以当今中国中产阶层崛起和大众消费升级的时代为背景,提出将三十岗乡打造成为“乡野生活宜居地”和“乡村美学体验地”,为新一线城市近郊和生态敏感地区的规划设计带来启示。
竞赛组委会表示,此次竞赛吸引了全国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关注我国乡村的建设及规划,提升了同学们学习、研究、思考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的热情,是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将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举办此次乡村规划方案竞赛,也是今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小城镇规划学术委员会围绕着乡村规划教育组织的一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旨在积极推进乡村规划领域的专业知识发展,培养具备乡村规划专业能力的技术人才。今年6月,在同济大学举办了乡村规划教育论坛,期间发布了《共同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人才培养行动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乡村规划教育事业发展。(完)
相关链接:
长篇小说《一抹沧桑》在京研讨:彰显乡村叙事的活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